【臺灣觀光與海外深耕】

 <<人氣TOP20文章>>

引言: 

論壇九月份,剛結束年度實體的觀光發展論壇,今年我們用產業界各個領域實際成功的實證,加入學界的個案分析,並以學術專業解構後,變成公式化可以依循的教戰守則,提供大家在經營管理上的最佳參考。但是除了觀光趨勢、戰略佈局、通路操作及旅館策略四個主題外,我們更希望提供大家一些海外行銷成功者的現身說法。所以97期的論壇我們幫大家規劃了臺灣觀光與海外深耕這個主題

這次與談的台灣休閒農業協會成員,從觀光領域來說,他們不算大家熟知的「正統」觀光業者,但他們秉持「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個千年來普世「正統」的自然法則,用所謂「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的阿Q精神,十幾年來深耕海外市場,從香港新加坡到東南亞無役不與,一個個灘頭堡逐一攻克…比起那些被特定媒體利用,一起唱衰台灣的少數投機業者來說,這些人才是令人尊敬的真英雄! 

不論是,將觀光休閒融入農業生產的臺灣經驗銷售、鎖定當地媒體和旅行社的行銷模式、假日接國旅平日靠星馬的客源策略、或是強迫自己及同仁國際化的心靈革命…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正以打群架的方式,用三階段十五年的時間蠶食東協市場,讓臺灣休閒農場紅透港星馬,熟客回流後整座農場宛如置身東南亞..這些不被正統觀光大亨認定的農夫們,正默默用他們的農作本業驗證,只有流汗播種才能歡笑收割,自己的市場自己搶、自己的江山自己打,絕對是千古不變的普世價值。# 論壇召集人吳明駿 

9月金針花(花蓮六十石山)  

(記者吳明駿、孫于茜、楊雅琪採訪整理/林淳寬攝影)



論述統整 (按姓氏排列)


1. 鎖定媒體和旅行社 臺灣休閒農場紅透港星馬
(吳明哲/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2. 雞蛋分散深耕十年 熟客回流宛如置身東南亞
(卓銘榜/苗栗卓也小屋農場董事長)


3.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臺灣觀光業遺忘的自然法則
(林佳民/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監事)


4. 假日接國旅平日靠星馬市場 深耕八年開花結果
(徐文良/宜蘭三富休閒農場場長)


5. 讓自己國際化 只有業者走出去客人才會走進來
(張國禎/南投台一生態休閒農場董事長)


6. 用協會打群架 三階段十五年蠶食東協市場
(游文宏/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


7. 將觀光休閒融入農業生產 臺灣經驗擄獲東協市場
(鄧雅元/嘉義阿里山龍雲農場場長)
 


論述全文(按姓氏排列)

鎖定媒體和旅行社 臺灣休閒農場紅透港星馬
(吳明哲/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飛牛牧場其實早在8、9年前,就有推動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新興市場的規劃,並非因新南向政策而有開拓,畢竟這些國家華人、講中國語言的人較多,市場進入的障礙相對較低,因而有這樣的操作方向。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本身是民間協會,是由休閒農業相關人士及業者組成。我們有委託協會為我們做國外市場推廣,初期都很辛苦,慢慢有了績效後,也得到農委會重視提供相關資源,這也讓我們更有力量做推廣。因為大家都在為臺灣觀光做努力,觀光局也很認同臺灣的觀光休閒農業,到國外推廣時休閒農業成為很重要特色,這樣新的主題旅遊商品也為臺灣帶入許多國際觀光客。

馬來西亞屬地廣物博但人稀,70%是未開發的原始森林,僅有30%被開發,但這30%之中,農業又佔了很大一部份收入,其實當地很有推廣休閒農業的基礎,但並沒有相關配套。因此,當馬來西亞人到臺灣時會覺得新奇,因為農業在當地僅是生產,而我們為什麼可以發展出觀光價值?不僅具多樣性、有趣性,還能把傳統產業變成生產、加工和服務兼具的產業。我們到馬來西亞推廣時,主要目的當然希望,當地國民能到臺灣旅遊,因此會安排休閒農場的參觀動線;此外,我們也會在推廣的同時舉辦分享會,目的在將臺灣休閒農業的經驗帶到馬來西亞,與當地想從事休閒農業的業者經驗交流。

以飛牛牧場為例,我們在馬來西亞推廣過程中,不論是旅展或民間的推廣,我們主要針對當地媒體和旅行業者,讓他們了解臺灣休閒農場的型態,再由他們介紹給當地國民,長期下來慢慢成氣候,他們就會發現來臺灣除了阿里山、日月潭外,還有休閒農場可選擇。最重要的,業者也需將自己本質做好,不能僅讓他們來一次就不來了。目前臺灣到馬來西亞推廣的休閒農場,不論服務品質和其他條件都非常好,也因此在這7-8年推廣期間,馬來西亞旅客都源源不絕到我們的農場觀光。在經營初期多以團客為主,經過3、4年推廣,加上當地口耳相傳對臺灣較熟悉後,近年自由行旅客也變多。#



雞蛋分散深耕十年 熟客回流宛如置身東南亞
(卓銘榜/苗栗卓也小屋農場董事長)


臺灣有休閒農場和休閒農業區兩個區塊,卓也小屋則是位於休閒農業區內,在休閒農業區裡的農場量體通常較小,也比較少去跑新南向市場。但我們認為市場會轉變,因此約莫10年前,就跟著一起跑新南向市場,也因此,近7-8年間大多是星馬的客人。也因香港等地農業少,他們對於能直接接觸農民、農場的休閒農業很感興趣,回流率也相當高,平日在農場時都以為自己身處東南亞,而不是在臺灣。

其實新南向市場第一年跑就開始有效果了,但現在的成果也是透過一年一年慢慢累積而成,在這過程中也會和很多新加坡、香港的旅客變成好朋友,再透過他們介紹許多親朋好友過來。雖然目前我們仍著重華人市場,但目前休閒農業有發生些許變動,因為年輕人開始回流,歐美等外語市場也逐漸強化;此外也因農場跟社區緊密結合,也有越南、印尼等外籍新娘的加入,不但不必擔心語言隔閡,反而能因此佔優勢。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至今已號稱2、30年,但我希望臺灣農業能發展出自己的論述,而非僅能舉日本或其他國家的例子。比方卓也小屋發展的是藍染產業,從種植藍草到製成商品的販售,過程中結合一到三級的產業,不僅是是我們產業本身,更因此結合社區、住宿、餐廳發展出整個產業鏈,若只是純粹的小農,沒有辦法做到這些事情,但集結各產業項目,就能將整個產業擴大。目前,農委會將休閒農業,定位在農業區塊,農業生產面歸農委會管理,但目前休閒農業已經旅遊化了,農村旅遊的餐飲、住宿又屬觀光範疇,這部分使業者難以遵循。我認為,針對休閒農業應做好跨部會整合,讓業者不會無所適從。

經營新南向市場以來,我個人滿喜歡越南市場,除當地美食吸引人外,越南農業樣貌也與臺灣相似,大多是小農模式,這樣的生產模式很適合發展休閒農業,但當地並沒有這樣的觀念。因此,我們不斷向其推廣,讓他們知道休閒農業與生產農業的產值差異甚大,更可將農業產品升級二級、三級商品販售。

據觀光局統計,這1、2年來越南來臺灣農場旅遊的人數約3-4千人,人數最多是到台一生態農場,第二就是卓也小屋,台一推廣更早,我認為自己去推廣還是會有明顯效果。以越南來說,胡志明市的人口較多,也比較都市化,所以來旅遊的人也比較多,而河內等地區農業較多,當地政府也鼓勵他們朝休閒農業方向發展,我認為未來參訪團應該會逐漸增加。#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臺灣觀光業遺忘的自然法則
(林佳民/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監事)

2002年協會到香港發展得到很大的迴響,在這樣的背景下,隔年又到同樣是都會區的新加坡開始發展,因農村對於都市人的吸引,而有這樣的發展,其實不令人感到意外;比較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馬來西亞市場。

當初開發馬來西亞市場,主要是當地以華人市場為主,也有人提出疑問說當地的農業並不比臺灣糟,臺灣休閒農業到馬來西亞真的會有市場嗎?但馬來西亞確實沒有休閒農業概念,因此,當這步走出去後,仍得到很大迴響。

我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比其他企業更有開拓的精神,舉例我們以前去國外旅展,一些4、5星的飯店根本只是來點綴,反正他們本來就有旅行社推廣,旅客也可能因為他們的品牌或飯店硬體設施而來,若沒有協會這群人在新南向市場衝,應該不會發展這麼快。而觀光局委託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不論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推廣,不論是要找原住民表演或其他表演,都由協會支援,也因互相幫忙的關係,使得觀光局十分支持協會推廣;反觀臺灣其他正統旅行社和飯店,反而比較被動。

參加這麼多次國外旅展,我有個心得,臺灣的攤位只要求公平,不要求競爭力,舉日本為例,他們到國外參展是各縣市攤位都會做出自己特色;相對臺灣每個縣市都要有攤位,每個人都要求公平,大家的攤位也越來越小,但做出來的形象卻不強;再舉韓國為例,每次參展時韓國的形象、表演都是最強的,非常吸睛。臺灣可能礙於經費或其他原因,每次行銷方式總是有所侷限,表演都是原住民表演,但遊客到臺灣來真正去看原住民表演的機率有多高?我們永遠只是一套東西,賣給全世界。

早期產業的發展,是我們透過開墾、破壞或污染,加上廉價的勞工所形成;隨著時代變化、環保意識抬頭、人力價格上揚,工廠開始外移、開始注重環保,而我們的產業也開始轉型。過去是農人把菜種好,運到臺北去賣;現在則發展休閒農業、小農生活,希望旅客直接到農地體驗、消費,從純粹的生產轉而融入觀光的概念。我認為,若要活絡經濟,只有朝向觀光發展這條路可以走,但觀光絕不僅止於旅遊,它還牽涉到許多層面,我們也應用更開闊的思維去看待。

臺灣觀光在推亮點計畫,若是為了推而推,其實是很可惜的事,我們應針對不同國家旅客,推不同的東西,比方大陸旅客可能喜歡墾丁,就向他們推海洋觀光;對韓國、日本客推的又是不一樣的景點,並非同一盤菜什麼人都要吸引。我們應該重新做資源盤點,透過區域的調查、整合,根據各國的推廣經驗,加入不同元素包裝,才能變成一個客製化的亮點。說實話,臺灣推展觀光不夠認真,總是今天流行什麼,我們就大力推什麼,只有錦上添花而無雪中送炭是永遠不夠的,很多地區並非沒有競爭力,只是當地的資源尚未被開發,應該找對方法或透過輔導的方式,讓它能變成一個新亮點。

觀光產業是做收割的行業,用品牌、硬體、地點來吸引人;但休閒農業是開墾事業,要親自翻土、播種、耕耘,才能有收穫,而臺灣觀光業正缺乏這樣的開拓精神。我認為,臺灣從有歷史以來,就是開創的民族,但現在的臺灣人越來越沒有這樣的精神,太過安逸了。

臺灣人應該對自己有信心,也要夠勇敢,發揮過去「愛拼才會贏」的精神。以我們協會為例,當初我們要到馬來西亞推廣時,說實話我們對自己也有點懷疑,但也是勇敢的跨到馬來西亞市場、與當地農民接觸後,才知道他們要的是什麼,知道他們對臺灣休閒農業有多大的興趣,進而發展出學習、交流形態的旅遊團。這些都必須靠我們有信心和勇氣跨出第一步,才能知道彼此的差異化,也能了解對方的需求和所要面對的市場,當然不僅是面對東協市場,面對全世界我們都應抱有如此的態度。

有很多休閒農業的前輩,不僅發展新南向,更回過頭到日本推廣休閒農業;另外像是穆斯林市場,有些飯店業者會認為,等客人上門了我再來投資這塊市場,但休閒農業業者卻都先投資,做好準備以便迎接客人,這就是休閒農業拓墾與觀光業收割的心態差異。

任何事都有可能,在過去戒嚴時代,我們很多東西不能說、不能做,但在那個時代的臺灣人反而更有衝勁;現在臺灣已是各方面都很自由的國家,卻把自己縮了起來。以休閒農業開拓新南向市場的例子來看,東南亞農業資源不見得比臺灣少,為何協會仍願意去開發,且開發後又得到這麼好的成果,就是因為抱有信心及正面的心態,因此,我們要更勇敢,更了解自己的觀光戰略地位,更有信心地向外衝。# 

 



假日接國旅平日靠星馬市場 深耕八年開花結果
(徐文良/宜蘭三富休閒農場場長)

三富休閒農場,是大約在8年前開始跑新南向市場,目前有接到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國的旅客,雖然量不算多,但有團客也有散客,目前又以散客較多,團客的行程由旅行社安排,而自由行的旅客,我們則會依不同客群、需求做客製化的安排。自由行旅客大多停留1-2個晚上,若到農場住宿2晚的旅客,第一天,我們會安排農場內的體驗活動;第二天,因他們都是華人沒有語言的問題,我們會安排他們公車可到達的景點旅遊,或可搭乘接駁車,到我們建議的旅遊景點,晚上則安排到夜市吃美食,他們不必帶行李出門可以玩得很輕鬆;第三天則可以彈性參加社區的活動。

我們目前會選擇新加坡、馬來西亞為主力市場,是因他們的假期和臺灣剛好錯開,假日時我們的國旅市場已經足夠,平日則可由星馬市場補足;另一方面,也是因星馬的語言較無障礙。

目前整體大環境景氣不佳,我認為業者必須建立自己的特色。傳統農業的歷程為種植、採收、市場販售;而休閒農業歷程較長也較複雜,從一開始的開花期,就能讓遊客進來參觀,採收的柚花,可以販售或泡製成柚花茶,也可以讓遊客體驗採花;柚子皮也可以製作柚香蛋糕,或讓遊客體驗製作柚子醬。因為新加坡和香港沒有農業,他們都很喜歡體驗這樣的課程。目前我們也已開始建置穆斯林餐廳,未來將繼續開拓穆斯林市場。#

 

 


讓自己國際化 只有業者走出去客人才會走進來
(張國禎/南投台一生態休閒農場董事長)

我們都瞭解,一個市場的開發並不容易,以台一生態休閒農場為例,我們從歐美市場、中東市場開始拓展,尤其歐美旅客這麼遠的路途要來臺灣其實不容易。而在新南向市場中的幾個國家都跑過後,舉印尼來說,當地人口有2億6千萬的人口,雅加達約有970萬人口、泗水約有270萬人口,這兩個城市是我們推廣的重點城市。雖印尼人口很多,但推廣仍相當辛苦,畢竟當地生活水平較低,真正有能力到國外觀光的人也不多。但為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我們也拋磚引玉去推動,雖短期不能達成我們需要的目標,當地這塊市場也不成熟,但我們仍努力吸引當地對農業觀光有興趣的人士到臺灣。

我認為政府協助推廣印尼市場,並非僅是口號,而是要有實際作為。我們應該讓當地想來的人了解臺灣特色,來臺灣時食衣住行是否便利,我們也要讓他們知道臺灣是個友善地區。這部分除了透過推廣外,也需要政府許多政策及資源的協助。臺灣是資訊非常發達的地方,我們一定要走出去,我們走出去客人就會進來。除政府的協助外,業者本身也應多充實,讓自己更國際化,尤其語言部分是首要精進的地方,我們不能讓國外旅客來臺都只能比手畫腳,臺一目前要接待英語系等國的客人,我們在語言方面也都要求到位,如此,才能做最好的服務。我們今天要推廣休閒農業,除農業生產、生態觀光等部分能讓他們學習外,在服務、設備方面也應提升。不論政府或業者對這個產業的扶持都應更加用心。

印尼因為是穆斯林國家,本身較為保守。但臺灣拿到穆斯林認證的休閒農場已有10家,這10家目前就已足夠接待穆斯林市場。我認為,因印尼華人較少,在語言的接待上須作突破,目前,我們也有會說印尼語的服務人員,以增進服務品質。除了語言的增進外,旅行社針對旅遊路線的安排也須做檢視及調整。# 



用協會打群架 三階段十五年蠶食東協市場
(游文宏/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

我們從2002年就出去跑國際市場,主要因為當年政府有《觀光客倍增計畫》政策,從2002年到2008年共6年的時間,希望國際的觀光客能夠增加一倍。我們出去國外旅遊都會想要看到當地的文化;同理,外國觀光客到臺灣來除了阿里山、日月潭之外也會想要看看我們的文化,有了這樣的想法後,我們就跟著政府第一批走出去。但這麼多國家,要從哪裡開始推廣一開始真的不知道,因此,從2002年開始我們花了2年的時間,只要觀光局有參加的展我們全都參加,最遠跑到德國,當時因為沒有資訊和頭緒,沒有鎖定特定的市場。2年下來跑了這麼多旅展後,2003年我們就有些定見,歐美當然有市場,但短期內我們做不到,且我們能力也有限,總不能做了很多年人都沒進來,業者也沒有辦法做,我們必須讓業者有信心。

我們會選擇東南亞市場的第一個原因,是他們國語臺語都會通,當地華人市場是很龐大的,雖然東南亞市場經濟相對落後,但掌握經濟的也是華人,他們就是比較有經濟能力能出國的人,臺灣的文化對他們而言又很有魅力。舉馬來西亞為例,當地有許多僑生到臺灣讀書,臺灣的文化等於大中華文化縮影,精緻度比較細膩且完整,就我們來看他們對臺灣都滿有興趣。也因此,從2003年開始我們就確認鎖定港星馬的華人市場,我們的策略是一年新增一個國家,從2004年開始主攻香港,6月參加香港旅展。會選擇香港為第一個國家是因交通近,再者香港是大都市,參加兩場旅展下來當地人看我們的休閒農場、民宿,都認為我們是富豪才能有這麼大的土地空間和豪宅,只要花不多的錢就能到臺灣住豪宅,這點非常吸引他們,也因香港沒有農場概念,只有農莊的概念,所以到香港等於在推臺灣的農莊。

因為香港發展成功,我們接著做新加坡,同時香港也繼續做,畢竟一個市場必須要經過5-10年的維持,一個國家也不可能1、2年就做得出來,你必須讓那個國家的消費者知道,臺灣有休閒農場,讓他們想來看看,也要和當地的媒體、旅行社合作,有許多的細節必須處理。前後大約要4年的時間,才能具體的商品化,並將客人帶進來。當然每個國家不一樣,當我們開發過香港後,再做新加坡就容易多了,兩地都是都市化的城市,我們可以香港為經驗來操作;但像日本市場,我們則到目前都尚未找到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再來是第三個國家馬來西亞,這時我們就受到很大挑戰,馬來西亞是農業國家,當地農業資源不比臺灣差、土地廣大、人力資源便宜,一開始推廣很懷疑他們會來嗎?難得出國一趟當然是要去看知名景點,會到農場去嗎?但後來我們就發現一個問題,馬來西亞較大的農場沒問題,但小的農場生產條件和經濟規模不夠,他們也想轉型,雖然他們也有做民宿、homestay、farmstay,或有採摘體驗,但都很陽春,像臺灣70年代的早期休閒農業。所以,當我們的休閒農業走入馬來西亞時,發現當地農民是有興趣的,當找到這個立足點後,我們就不再只是去參加旅展而已,而是用另外一個方法,透過媒體參訪團,帶大量的馬來西亞媒體來臺灣,一年在當地報導約2-3百則,平均1-2天就有一則,介紹臺灣休閒農場的發展跟經營型態,2-3年後他們就會覺得,到臺灣若不到休閒農場就不算到過臺灣,也因此打下很好的基礎。

但真正要讓他們來,仍需要做一些努力,後來我們舉辦了分享會,帶臺灣農場的主人到馬來西亞辦講座,直接面對消費者,讓他們了解我們的農場如何經營。經過分享會的舉辦,也讓許多非旅遊媒體注意到臺灣的休閒農業為何會受到這麼大的媒體關注,後來「星洲日報」連續四天寫有關臺灣休閒農場的滿版報導,前兩篇分別介紹臺灣、馬來西亞休閒農場的特色,第三篇更下了聳動的標題「臺灣能為什麼馬來西亞不能?」,第四天則寫馬來西亞能怎麼做。經過這樣有系統性的鋪陳報導後,也引起當地政府的關注,由於詢問度、輿論越來越熱烈,致使當地許多議員專程到臺灣考察休閒農業、互相交流。馬來西亞市場大約從2007年開始做,至今約有10年的時間,以去年的調查數據來看,每4位來臺的馬來西亞遊客,就有1個住在農場,大約是1/4比例。

當做好港星馬市場後,約從2009年我們就開始看新的市場。印、菲、泰、越四個國家,其實在新南向前我們就開始做了,但是做得很慢,因為當時政府擔心外籍移工逃跑,簽證問題遲遲沒辦法解決,因此,就算協會去推,但政策上無法支持,推動還是很辛苦。泰國是最明顯的例子,這2年開放泰國簽證,人數就成長了2-3倍。在這之前我們在泰國已經推了5、6年,這幾年間都僅是幾千人的成長。

其實我們做國際市場需要兩個單位的幫忙,第一是農委會,畢竟我們是農業為主,直屬單位仍屬農委會,若要符合消費者的需求,需要有些相關的設施和服務,倘若所有設施的建置,都要從頭到尾跑流程,可能蓋個涼亭要跑2年的流程,它的時機可能就過了,所以我建議,休閒農場的相關法規要有彈性,且應符合時代潮流,不要用農業生產的觀念,看休閒農場的發展,這是目前我們遇到最大的瓶頸。第二我們要做國際市場,資源掌握在觀光局手上,部會之間本來就有自己應盡的責任,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常認為這件事已有別的單位在做,若我們單位做了怕會越界,常常休閒農場到國際市場推廣的時候,觀光局就認為都交給業者做就好了,因為我們是農委會的,也不願意給個錦上添花的協助。

但我認為我們到國際市場推廣時,我們並非僅是介紹休閒農場,而是介紹臺灣特色,唯有他們願意進到臺灣才有可能進到農場,所以不論我們到哪裡辦活動或參加旅展,我們都是代表臺灣,他們若想知道臺灣哪裡好吃好玩,我們也都會介紹,並非只是介紹農場,讓他們知道臺灣很友善,服務設施、機能已經很全面,這樣他們才會進來臺灣,我們是以這種觀念面對消費者,同樣的,政府也應用這樣的觀念面對消費者。

每個國家的特性不同,我會建議業者,不要想說東協10國,每個國家都要做,這是不可能的,我們也沒有這麼大的能力;若你看準了一個國家,就至少要在那個市場,持續不間斷地經營3-5年,鎖定1、2個國家專攻,當你把這個市場作穩了之後,再去做另外一個市場,不要10個國家一起做。協會也是如此,第一批做港星馬,再來是印菲泰越,第三批的東南亞國家是柬埔寨、寮國、緬甸,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進行。以協會的角度,我們就是要把餅做大再做大,因此,我們這2、3年,我們也開始做穆斯林市場,若這塊市場做得起來,我們就會增加汶萊、杜拜等中東國家。當然,穆斯林市場因為宗教文化、習慣和規範的關係,推展起來較有難度,這部分我們則必須先教育農場,應如何從餐飲、服務做調整,並協助取得穆斯林認證,這2、3年時間下來,我們已有10家休閒農場取得認證,約有50項伴手禮也取得認證,基本的量體有了、產業面也大概準備好了,今年我們就開始帶穆斯林國家的媒體來採訪,打算明年開始全面推穆斯林。# 

 


將觀光休閒融入農業生產 臺灣經驗擄獲東協市場
(鄧雅元/嘉義阿里山龍雲農場場長)

其實,臺灣的休閒農業,在臺灣本島就做得很好,也非常期待能將臺灣休閒農業帶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和泰國等新南向市場發光發熱。我認為,臺灣精緻農業做得非常棒,也期待能讓其他國家和農民能認識我們的休閒農業。目前,菲律賓來臺簽證部分,仍有些許麻煩之處,希望能有所解決。另外,也希望政府在菲律賓行銷時,能大力推廣臺灣的農業、休閒農業,讓他們能更了解臺灣的休閒農業。

過去我們先從新加坡、馬來西亞市場開始推廣。馬來西亞因地廣人稀,大多數也都務農,但一開始到當地,推廣休閒農業時也很辛苦,因為當地居民會認為,馬來西亞就有很多農場,為何要到臺灣看休閒農場。後來透過媒體及兩邊業者互相交流後,也讓他們認識到臺灣休閒農場並非一級產業,而是已從一級、二級產業,進步到六級產業,將遊客休閒融入農業生產之中。近1、2年開始推廣菲律賓市場,當地農業也很發達,但相較之下仍不如臺灣,當地農業仍介於一級和二級間,因此,目前菲律賓市場偏向農業專業交流,透過當地組團社帶農業相關專業人士,到臺灣休閒農場參觀及深入學習。我認為,目前菲律賓農業市場對臺灣的了解度不高,透過農業參訪團,以及持續舉辦相關活動,可以發現來參訪的旅客,都很喜歡臺灣的休閒農業,也很願意引進菲律賓經營。

菲律賓市場與星馬市場不同,因星馬華人很多,但菲律賓相對來說,會講華語的人並不多,我認為我們仍須從華人市場著手,畢竟在語言溝通上較無阻礙。此外,若在臺灣我們要經營菲律賓市場,必定要突破語言障礙,因為當地大多說英語;再者要了解他們的文化習慣;最後再將臺灣的休閒農業經驗分享給他們。我認為這是一塊很大的市場,他們也很期待了解臺灣的休閒農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