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觀光的產學障礙】 

<<人氣TOP20文章>>   

1503754805-3232291807

(記者孫于茜採訪整理)  

劉喜臨:「觀光產業是現今顯學,往往很容易讓人產生憧憬,認為就業上是容易的,但當他進到這學科,發現跟想像的不同,有些人會硬撐讀完,但我不認為這是好事,因為這會浪費教育資源,也會對產業結構造成不良影響,像產學落差等問題。我建議,避免產學落差,人才培育一定要先將適性分析做為基礎。第二是學校端,因產學合作被學制規範,所以大學制是用寒暑假,技職則用學期制,但應該要「學習中作業、作業中學習」,比如課程中應用大量業界教師,在學習課程中就有業界師資導入,幫助了解產業..」 

以下為劉喜臨先生(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的訪談:

 

Q1:您對現行臺灣觀光產學合作制度的評價是?

A1:現階段的觀光產業產學合作算是相當完整,許多學校會主動跟餐廳、飯店、旅行業合作,提供學生實習機會,甚至用企業包班的方式進行,如此,可讓學生較容易認識業界。但其中可思考的是,是否要將實習制度跟畢業綁在一起,因為這種非主動式的實習,會造成學生的壓力,甚至對產業產生不同的思維邏輯,當然,這必須看未來學校與產業界,是否能有更多突破的作為。

 

Q2:參考國外經驗及臺灣現況,產學合作應如何調整?

A2:首先,從人才或人力本身看。因為台灣是以考試制度為準,所以究竟對這科系是否適性是無法得知的。我建議對進入觀光科系的學生,學校必須先做適性分析,因為觀光產業的基礎人力需求,甚至未來人才培養,其人格特質是很重要的。假如人格特質,並沒有想去服務人群,或能對基礎的服務項目一定要去面對的心態,那就應該輔導他轉往其他方向或轉系。觀光產業是現今顯學,往往很容易讓人產生憧憬,認為就業上是容易的,但當他進到這學科,發現跟想像的不同,有些人會硬撐讀完,但我不認為這是好事,因為這會浪費教育資源,也會對產業結構造成不良影響,像產學落差等問題。我建議,避免產學落差,人才培育一定要先將適性分析做為基礎。

 

第二是學校端,因產學合作被學制規範,所以大學制是用寒暑假,技職則用學期制,但應該要「學習中作業、作業中學習」,比如課程中應用大量業界教師,在學習課程中就有業界師資導入,幫助了解產業結構及工作內容,甚至要讓學制更有彈性,例如一星期三天上課、兩天工作,時間上更彈性地運用,讓產學交互中產生更多創新。第三則應讓學制更為彈性,但這又牽涉到文憑制度,因台灣都是學生將課程修完才能取得學位,但在國外卻可讓學生完成這項工作或實習,就等同於實務作業,也可作為其畢業依據。以上三部分如能交錯運用,就可讓學生、學校、業界三方取得各自想要的人才與能力。

 

Q3:如果觀光產業及學界從合作進而結盟,必須注意的是?

A3:第一,企業誘因。目前企業一直批評,學校培養的人才,無法符合業界需求。相對地,業界提供給學校學生實習的服務內容與內涵,是否足以訓練學生得到一定知識,這是必須思考,更須雙方站在互信互諒的基礎進行合作。因為,我們發現許多觀光產業知道學生要來實習,迫於無奈給予工作機會,但給的工作內容並未達訓練目標,常讓學生感覺,你怎會叫我做這些事,如此,雙方沒有達到共識,造成雖有實習制度,卻無法落實人力與人才的培養目標,因此,企業在誘因提供部分必須加強。

 

第二,產學互信。企業與學校對實習的內容與方式,必須更明確議定。我們發現學校害怕學生實習出事或家長有意見等,常對企業有些建議,甚至希望工作不要太複雜,只要能將實習時間完成就好,這種狀況已偏離當初產學合作實習的目的與作為,所以雙方如能在互信基礎上合作,學生的專業養成狀況就會比較好。但我仍強調,開始的源頭也就是這學生,到底喜不喜歡進到觀光領域,他的適性及定位是否確立,這很重要。

 

第三,主動出擊。對於人才培育,企業必須投入更多心血及心力。不一定要靠政府機關,事實上很多成功企業,是透過自己研究發展部門作搜尋,甚至引導學校教學內容,假如企業有這樣的企圖,應該不是坐著等人力來,而是主動出擊,思考如何與學校配合。

 

第四,工作環境。產學合作上,企業不管是培育人才或留才,有幾項可去思考並加強的。首先,是否能提供具啟發性環境,因有些較制式的環境,現在的年輕人較不喜歡,會感到沒有希望感的。其次,提供可挑戰的環境,讓員工有機會發揮潛力甚至提供意見,或是拓展能力的機會。接著是,工作場域是否可建構和樂的團隊合作氣氛。因為現在很多服務業的薪資較低,會讓外界覺得似乎在壓榨員工,而員工不快樂,能留在這產業的機率也就不高。再來是能否有完整培育計畫及升遷管道,因沒有願景年輕人是不易續留在這產業。最後則是合理薪資,當然我們知道企業仍會有成本考量,但如果能對人才本身條件,像他受過的訓練是不同的,能否給不同的激勵獎金等,讓員工產生正面衝勁。

 

第五,政府角色。近年勞動部也注意到人才缺口,教育部也注意到學用落差,或科技部、商業司、農委會等各領域都在產生新的產業結構。就觀光局而言,我們在學用落差議題上,積極調和教育端與業者端,讓彼此共識更高,例如最近積極辦理的人才培育、中高階人才訓練等。甚至跟勞委會合作,從學校端,一開始就幫學生作適性測驗,也就是這個小朋友進到觀光相關科系,他的人格特質是否符合業態,假如可以,就建議他如何修課及實習,假如不適合,也釐清他自己是否有改變的動機或意願,如果連這意願都沒有,就建議這學生應早早走其他路,不要浪費時間在這區塊。#104.10.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