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觀光的體驗工程】2.jpg

 

<<人氣TOP20文章>>

 

引言:

如果要說這次疫情對臺灣觀光最大改變,應是衰退的國旅盼到重生!

 

世界旅遊組織(UNWTO)預估,疫情影響全球旅客將減少三分之一,從14億掉到10億人次。全球都在疫情與經濟的天秤兩端拉扯,而不論是「旅行泡泡」、「開放國境」、「免疫護照」甚或「數位綠碼」…在資訊不透明的必然下,每種策略的執行都經不起再一例的確診與問責,因此全球觀光業的任何振興嘗試,都像臨深淵履薄冰...而在有效疫苗問世前,這將會是觀光業的日常。

 

所以,看到旅行社調撥一半人力,從國際觀光改做國旅時,挑動筆者神經的不是「轉國旅」,而是好奇另一半固守陣地人力的KPI將如何達成當全球觀光因為疫情面臨「反國際化」海嘯時,「自掃門前雪」竟變成一種無奈的美德。因此,國境、在地、深度、體驗旅行將成王道,而連年衰退的國旅也意外獲得一次重生!不過,假如要預估這次重生保鮮期多長?沒錯,就是有效疫苗問世時。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完成國旅體質的強化工程…

 

臺灣國旅景點「一賣30年」已不是新聞,國內某大型入境旅行社老闆,就直接點名日月潭、阿里山及墾丁,過去20年看不到新商品,自己都不想再去怎賣客人…某位專營出境旅行社的理事長,帶領公會數百位業者全球拚商機,竟到卸任前沒去過花東…臺灣國旅長期在這光怪陸離的主客觀條件下,衰退只是必然! 回顧這幾年,只要看到秘境曝光就塞爆的現象證明,臺灣的國旅觀光不乏拚勁、不缺行銷,缺的只是有競爭力的新鮮貨。

 

2016年,交通部提出「體驗觀光‧點亮村落」計畫,希望觀光發展重質不重量,期盼觀光客放慢腳步,感受臺灣各地的人情與溫度。而在「體驗觀光」已然成為全球趨勢下,臺灣發展「體驗觀光」究竟如何著手?臺灣「體驗觀光」市場的機會與挑戰在哪裡?「體驗觀光點亮村落」計畫,與之前的「社區營造」或目前正夯的「地方創生」有何差異?

 

因此,本期論壇我們規劃了「臺灣觀光的體驗工程」主題,從體驗旅行的工程盤點,也從開發國旅新商品角度出發,沿著全線剛剛通車的「台61線幸福公路」,我們實地探訪擁有「沙洲濕地」自然景觀以及「鹽山漁港」人文歷史的臺灣西海岸,在論壇意見領袖的觀點外,我們也聆聽在地業者的現身說法,他們某種程度代表了,臺灣「體驗觀光」的不同面向,從單一業者的單一體驗商品,到單一業者衍生的多樣商品,到單一業者集結多家業者的多樣商品,體驗內容從生態教育、農事體驗、漁村巡禮到文化饗宴,既拋磚引玉也分享經驗,希望對臺灣「體驗觀光」的發展有所幫助。#論壇召集人吳明駿

鹽田夕照.jpg

(記者孫于茜、楊雅琪編輯/楊琮霖攝影)

 

 

與談貴賓(按姓氏排列)

1.告別傳統到此一遊  國旅觀光深度體驗將成主流

(蘇衍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教授)

2.走馬看花轉定點深度 創新國內旅遊產品是關鍵

(賴子敬/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助理教授)

3.體驗觀光點亮村落  助社區前進地方創生商業模式

(蔡仕霖/台南苑璟環境整合工坊負責人)

4.體驗觀光三大挑戰  人力老化偏鄉交通及法規鬆綁

(蔡云姍/雲林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經理)

5.只要政府願推不同旅遊商品 臺灣景點玩不完

(蔡恭和/嘉義鰲鼓溼地生態協會總幹事)

6.農村農夫農產漁村漁夫漁產  旅行型態應該改了

(楊琮霖/金龍永盛旅行社總經理)

7.臺灣體驗觀光多元超乎想像  只缺完整資源盤點

(陳俊安/台南市前觀光旅遊局長)

8.大眾運輸無縫接軌  體驗觀光成敗最後一里路

(吳忠宏/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授)

 

 

 

論述全文(按姓氏排列)

告別傳統到此一遊  國旅觀光深度體驗將成主流

(蘇衍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教授)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6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