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觀光與運動賽事(墾丁福華渡假飯店冠名贊助) 臺灣觀光與運動賽事(138)

 

引言:

陸客無解..新南向簽證不友善..全球瘋出國台灣又被缺席..臺灣觀光產業還有好消息嗎?

前陣子「Team Taiwan」一場台灣運動觀光的全民嘉年華,把臺灣2300萬顆心喚醒,大巨蛋的震天加油聲,不只喊出了一座世界冠軍,更像是臺灣運動觀光起風的前情提要,如果,運動觀光民氣可用,我們如何把握,我們如何放大,這得來不易的老話題新商機,不過坦白說,我們可以選擇的也不多了!

因此,論壇138期我們小心翼翼的選擇「運動賽事」這個主題,希望不虛擲得來不易的民氣,更希望藉由意見領袖見解,再次重新審視運動商機!

產官學對運動觀光各有立論,但都正向期待..臺灣可運用氣候優勢安排不同賽事,運動觀光有全年無休商機,其中馬拉松與自行車是運動觀光首選,因為參賽人多且結合地方特色。如能把單純賽事進階到「運動旅遊目的地」,常態性有成千選手加上陪同親友,對偏鄉渡假型飯店絕對商機無限。因此賽事已不僅是單一競賽,而是帶動地方旅遊催化劑。雖然運動觀光產值遠勝一般旅遊,但成敗關鍵仍靠有效協調,過去賽事由體育單位主導,未來跨部門合作將成主流。以中職在六都例賽為例,消費仍屬球迷自發,地方政府應主動結合賽事為城市找商機。#    論壇召集人吳明駿

 

與談成員~(按姓氏排列)

1.參賽人多且結合地方特色  馬拉松與自行車賽是首選

(鄭明岡/前花蓮太魯閣山月村總經理)

2.中職消費仍屬球迷自發  地方政府應結合賽事找商機

(蔡其昌/立法委員、中華職棒大聯盟會長)

3.Team Taiwan」:台灣運動觀光的全民嘉年華

(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

4.運動賽事不僅是單一競賽  而是帶動地方旅遊催化劑

(黃國維/屏東縣政府交通旅遊處處長)

5. 運用氣候優勢安排不同賽事  臺灣運動觀光全年無休

(黃宗成/國立嘉義大學觀光休閒研究所教授)

6.從運動賽事到「運動旅遊目的地」

(陳俊安/前臺南市政府觀光局局長)

7.上千選手+陪同親友  休閒渡假型飯店協辦商機無限

(張積光/墾丁福華渡假飯店總經理)

8. 運動觀光消費遠勝一般旅遊  成敗關鍵靠有效協調

(高俊雄/南華大學校長、前體育署署長)

9.過去賽事由體育單位主導  未來跨部門合作將成主流

(余明勳/花蓮縣政府觀光處處長)

自行車.jpg

論述全文(記者孫于茜、吳季軒採訪編輯)

 

參與人多且結合地方特色  馬拉松與自行車賽是首選

(鄭明岡/前花蓮太魯閣山月村總經理)

運動賽事能夠有效帶動觀光收益,因為這不僅僅是選手的參與,還包括選手的家屬、啦啦隊等,這些人都會帶動住宿、餐飲、交通及當地特產的消費。因此,舉辦大型的國際賽事,特別是參與人數眾多的馬拉松,比如峽谷馬拉松能吸引上萬人。另外,自行車賽事雖然規模較小,一場比賽也能吸引數百至上千人參與,這些對觀光產業絕對是一大助力。

政府在規劃運動賽事時,應制定年度計畫,確保活動具備連續性。例如,花蓮每年 11 月後天氣最穩定,因此峽谷音樂會與馬拉松賽事,通常會選在此時舉辦。而夏季則適合挑戰型活動,如泛舟、溯溪、跳海等。不僅運動,像語言比賽、原住民文化競賽等,尤其是小學生比賽,更能吸引大量家屬共同到訪。

觀光業者應該針對運動賽事的需求,提供完整的旅遊與住宿配套方案。例如,不同星級的住宿選擇,或在比賽前安排親子活動,或提供符合選手需求的膳食選擇。比賽期間,活動附近的飯店可設置專屬洗浴區,收取合理的清潔費用,讓選手能夠賽後立即沖洗,提升整體體驗。此外,家屬也能夠參與其他觀光行程,如半日遊或一日遊,讓整體消費層面更加多元化。

臺灣擁有豐富的地理條件,適合舉辦多元運動賽事,如馬拉松、鐵人三項、自行車賽、射箭比賽等。其中,馬拉松與自行車賽事尤為適合,因為這類賽事不僅參與人數多,且容易與地方特色結合。

例如,花蓮可以充分運用花東縱谷與東海岸景觀,設計兩日自行車結合馬拉松的挑戰賽,第一天走花東縱谷,第二天走海岸路線。這樣既能讓選手體驗不同風景,也能帶動沿線觀光。而且科技業人士壓力大,運動成為他們放鬆的重要方式,因此每個月甚至每週舉辦不同規模的比賽,能夠形成穩定的運動觀光流量。

運動觀光應該成為一種流行文化,就像目前很夯的棒球運動,因球場與基礎建設提升,整體水準也隨之提高,氣氛帶動下,許多部落小孩也開始打棒球,可預期台灣的棒球運動將越來越蓬勃發展。同樣地,各類運動賽事應持續舉辦,像是射箭、自行車、馬拉松等多種賽事,都能成為觀光吸引力的一環,從小型到中型、大型賽事都應涵蓋,讓臺灣成為「運動島」。#

 

 

中職消費多屬球迷自發  地方政府可結合賽事找商機

(蔡其昌/立法委員、中華職棒大聯盟會長)

運動賽事與觀光產業的結合,已成為全球旅遊發展的重要趨勢。臺灣擁有豐富的運動賽事資源,若能透過政府積極推動、地方政府與賽事主辦單位緊密合作,並搭配完善的觀光配套措施,將能有效提升城市競爭力,吸引國內外遊客,創造龐大的經濟效益。未來,如何讓運動賽事成為城市品牌行銷的利器,將是地方政府與觀光業者值得深思的重要課題。

運動賽事與所有藝文活動、演唱會等表演,都是透過事件活動,達成觀光發展的目的。運動賽事對觀光產業的帶動效益,已在全球多個成功案例中獲得驗證。例如,每屆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等國際賽事,都能為主辦城市帶來龐大的旅遊人潮與經濟效益。以近期的巴黎奧運為例,活動期間當地飯店住房需求大增,導致房價上漲一到兩倍,甚至一房難求,這正是大型賽事或活動事件所能帶來的商機。

在臺灣,職棒賽事同樣具備強大吸引力。每當中華職棒進入季後賽、台灣大賽或明星賽期間,都會吸引大量球迷湧入台北。由於比賽通常在夜間進行,外地球迷在當地住宿、用餐,帶動整體觀光與餐飲消費,進一步創造龐大的經濟產值。近期臺灣與韓國舉辦的職棒交流賽,更成功吸引韓國球迷組團來台。像這類大型運動賽事,球員跟球迷及親友來台後,帶動的住宿、餐飲、旅遊等觀光產值及影響力不容小覷。

許多城市雖因賽事吸引球迷湧入,但地方政府並未進一步整合資源或推出相關配套措施,導致無法充分發揮觀光效益。與之相比,高雄市在演唱會與藝文活動上,主動且有意識的經營策略,值得借鏡。透過舉辦國際級歌手的演唱會,高雄成功塑造了「演唱會之都」的城市品牌,吸引大量粉絲前來朝聖,甚至在演唱會結束後,仍能延續這些遊客對城市的印象,進一步提升觀光吸引力。同樣的策略若能應用於運動賽事,勢必能為城市觀光帶來更長遠的效益。

儘管運動賽事對觀光產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目前台灣各地方政府與賽事主辦單位的合作仍顯不足,是較為可惜的地方。以中華職棒的角度來看,運動賽事多停留在球迷自然而然在比賽當地消費的階段,缺少地方政府主動積極提供資訊,與積極增加產值的動作,例如提供賽事補助、行銷宣傳,甚至規劃周邊活動,讓球員與球迷在比賽之外,也能體驗當地特色旅遊。

舉例,各地方政府爭取中華職棒舉辦明星賽的場地時,如果地方首長支持意願高,就可藉由配套措施在預算或行政上提供支援,該城市被選擇的機會就會大增。其次,可藉由該活動的配套行銷,在預期參加活動的人數外,進一步提升參與人數及消費產值。例如,針對外地與國際球迷,地方政府可推出住宿優惠、交通票券、美食推薦等配套措施,增加吸引力。透過發放住宿券、餐飲折扣券,或設計「觀賽+旅遊」的行程等各種觀光促銷手法,讓球迷在比賽結束後,願意停留更長時間,進一步創造旅遊商機。不管是運動賽事或藝文活動的主辦單位,往往都只專注在活動本身,而活動與城市的連結,仍需靠地方政府的積極作為,才能將賽事的效益延伸到觀光。#

 

 

Team Taiwan」:台灣運動觀光的全民嘉年華

(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研究所教授)

近期,臺灣棒球熱潮帶動全民齊心的意志,「世界棒球12強賽」中華隊勇奪冠軍,振奮全臺士氣;同時「世界棒球經典賽」臺灣隊也順利取得參賽權。中華職棒會長蔡其昌以「Team Taiwan」為品牌核心,成功整合棒球運動與觀光資源,為臺灣運動觀光帶來嶄新風潮。這股熱潮不僅促進了國內外觀光旅遊參賽、觀賽人次,更為臺灣進一步爭取國際大型運動賽事(Mega Event)奠定基礎,誰敢說台灣無能力辦理世界盃、全球性運動賽事呢!

從行銷理論角度觀之,運動賽事能夠帶來巨大的品牌曝光與形象塑造機會。依據Kotler的「事件行銷」理論(Event Marketing),成功的運動賽事不僅能快速吸引媒體關注,更能形塑目的地品牌特色。我們借鏡國際經驗,2022年卡達世界盃創造了約200億美元的經濟收益,並顯著提升了該國及周邊國家的基礎民生設施。此外,奧運就是一株搖錢樹,從洛杉磯奧運開始,如2012年倫敦奧運結束後四年內,旅遊人次達到3,500萬,帶來210億英鎊的觀光消費額,貿易與投資效益達142億英鎊,至2020年新增約6290萬個工作機會,並創造約280410億英鎊的GDP

臺灣在自行車產業的全球競爭力亦十分突出,多年來,臺灣以「看到自行車想到臺灣、想騎自行車就到臺灣」的品牌思維,舉辦「臺灣自行車節」,尤其是國際知名的「KOM登山王」比賽,每年吸引全球登山自行車好手前來爭取榮譽,彰顯臺灣在運動觀光賽事上自辦能力的國際水準。此外,萬金石馬拉松、太魯閣馬拉松、台北馬拉松、馬祖硬地路跑等臺灣重要馬拉松活動也已成為國際矚目的賽事,吸引大量國內外跑者參與,帶動臺灣觀光與經濟發展。

政府部門在規劃將運動賽事導入觀光產業時,應採取「政策創新變革」的角度,推動跨部門與跨產業合作。日本政府於20116月制定「運動觀光基礎推廣方針」,並於20124月成立日本運動觀光推廣機構(JSTA),以整合觀光、交通與地方自治團體資源,成功建立國際體育賽事品牌策略。

此外,日本YOSAKOI索朗祭透過創新節慶模式,以街舞、社區營造、大學社團等捲動全日本「祭」風潮,臺灣臺中市也引進自辦踩舞祭。對於爭取國際大型賽會,中央政府目前係以MICE策略來進行輔導獎勵,但力道稍嫌不足,政府亦當可藉由中央與地方合作,打造類似的「運動觀光策略聯盟」,透過稅務優惠、場地使用便捷化、國際宣傳補助等措施,積極吸引國際賽事來臺。

觀光業者在運用運動賽事創造商機時,應掌握「體驗經濟」理論,依據Pine & Gilmore的觀點,消費者追求的是獨特的體驗與故事。業者可將運動賽事結合觀光元素包裝成具有深刻文化體驗的旅遊行程,例如提供「運動賽事觀賞與在地文化體驗」的套裝行程,或以選手需求為核心,藉由台灣四季如春的特性,設計專業訓練場地、健康飲食規劃與觀光行程相結合的產品,透過數位行銷工具,將臺灣特有的旅遊體驗推廣至國際市場。另外,觀光業者與政府應共同推動「地方品牌化」與「故事行銷」策略,建立具吸引力的運動觀光品牌。例如,花東地區每年舉辦的自行車環花東賽事,不僅提供運動競技,更將當地部落文化與特色景點融入賽事中,塑造完整且具深度的旅遊體驗故事,成功吸引國際自行車愛好者關注。

臺灣觀光最容易搭配的運動賽事類型應聚焦能展現臺灣特色的戶外賽事,例如長跑、自行車、鐵人三項、登山越野跑等,這些活動與地方創生及農村再造計畫結合效果尤佳。如臺東池上稻浪馬拉松、南投日月潭泳渡賽、花蓮太魯閣峽谷馬拉松等,均已成功將當地自然人文資源與賽事深度結合,形成獨特品牌特色。

未來,政府與觀光業者應集中資源提升臺灣年度運動觀光亮點,創造更多元化的經濟效益。簡言之,臺灣觀光與運動賽事的結合,需藉「政策創新變革」整合跨界資源,觀光業者則應透過「體驗經濟」與「故事行銷」,強化品牌形象並提高觀光經濟效益,進而實現運動觀光市場的永續發展。

運動的孩子不會變壞,是的!

以運動結合觀光才能創造全民福祉!大家一起Team Taiwan!#

 

 

運動賽事不僅是單一競賽  而是帶動地方旅遊催化劑

(黃國維/屏東縣政府交通旅遊處處長)

屏東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人文風情,壯闊的海岸線、綠意盎然的山林,使其成為發展運動觀光的理想地點。透過舉辦國際級賽事,如屏東滿州佳樂水ASC亞洲衝浪聯盟巡迴賽、日本航空墾丁國際馬拉松、世界自行車日等,成功吸引大量選手與親友來訪,進一步促進當地觀光經濟。

運動賽事不僅帶來運動愛好者,還能吸引親友團與觀賽人潮,間接帶動屏東的住宿、餐飲、交通及伴手禮市場。例如,許多選手與觀賽者會提前抵達屏東適應環境,或在賽後安排旅遊行程,造訪滿州、墾丁、牡丹等周邊景點,延長停留時間,提高消費額。此外,在補給站提供萬巒豬腳、港口茶、可可、咖啡等在地特色食品,讓參賽者在比賽中感受屏東的美味。同時,透過數位行銷與社群媒體的推廣,屏東的運動賽事得以提高國際能見度。

運動賽事不僅是單一競賽,而是帶動地方旅遊的催化劑。例如,透過社群媒體行銷、選手之夜等活動,吸引全球運動愛好者認識屏東的運動賽事與觀光亮點。

此外,舉辦大型國際賽事,如職棒賽事、國際衝浪比賽等,不僅能吸引國際媒體關注,創造全球聲量,也能帶動城市商機。例如,大巨蛋舉辦職棒時,吸引34萬人湧入,間接帶動周邊商機。

屏東縣政府也積極與國際體育組織合作,爭取亞洲及全球知名賽事在台舉辦。例如,計畫與亞洲衝浪聯盟簽訂備忘錄,將佳樂水衝浪嘉年華納入積分賽制,以吸引更多國內外衝浪選手前來競技及旅遊,提升國際能見度並建立運動觀光品牌。

觀光業者可透過運動賽事擴大觀光產值。例如,舉辦「選手之夜」活動,結合在地觀光體驗,如原住民文化表演、特色美食市集等,讓參賽者與觀賽者更深入了解屏東。

不同類型的運動賽事擁有不同的受眾群體,業者可根據需求設計專屬旅遊套裝行程,如「運動挑戰+生態旅遊」,將海洋運動賽事與潮間帶生態導覽結合,或將山地賽事與原住民部落體驗串聯,提供更豐富的旅遊選擇。

此外,住宿業者也可推出運動友善服務,如特製營養餐點、賽事接駁、賽後按摩放鬆等,提高選手與觀眾的住宿意願。餐飲業者亦可開發期間限定的運動套餐,如高蛋白、低負擔的健康餐點,吸引運動觀光客品嚐,進一步擴大市場影響力。

屏東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完善的住宿餐飲條件,適合舉辦多種類型的運動賽事,與觀光結合,促進旅遊發展。

• 路跑與馬拉松:日本航空墾丁國際馬拉松,讓跑者在恆春半島的山海美景中奔跑,或四重溪溫泉路跑,賽後能直接泡湯放鬆,提升旅客停留時間與消費。

• 自行車賽事:推動低碳旅遊,透過糖鐵自行車道綠美化計畫,串聯南州糖廠與萬金教堂等景點,並舉辦挑戰賽或體驗日,提升自行車觀光便利性。

• 水域與海洋運動:墾丁、南灣、大鵬灣等地適合舉辦衝浪、風帆、SUP競賽與自由潛水賽,並可結合海洋生態旅遊,如珊瑚礁保育導覽與潮間帶探險,體驗海洋之美。

• 極限運動:攀岩、滑翔傘、溪降等挑戰型賽事,能與原住民文化結合,體驗排灣族與魯凱族技藝。此外,越野跑、山地車賽等生態探險型賽事,也能吸引熱愛挑戰的運動旅客。

透過政府、觀光業者及體育團體的共同努力,屏東可將運動賽事發展成為推廣觀光的核心策略,不僅能提高國內外遊客旅遊意願,也能讓屏東的自然之美與在地文化,透過運動旅遊被世界看見,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運用氣候優勢安排不同賽事 臺灣運動觀光全年無休

(黃宗成/國立嘉義大學觀光休閒研究所教授)

運動賽事對於觀光產業的發展具有巨大潛力,透過政府與業者的共同規劃與合作,不僅能提升當地經濟,也能促進國際交流與城市發展。

首先,政府在運動觀光的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運動賽事的舉辦需要場地、專業人才與經費,而這些資源大多掌握在政府手中。許多國家已經將大型運動賽事與都市更新、社區發展相結合,成功吸引大量遊客。例如,若能讓世界大學運動會回歸大學體系,台灣的高等教育機構可提升運動設施與學生住宿品質,使其符合國際標準,進而帶動城市發展。

其次,觀光業者可藉由運動賽事創造商機。尤其住宿與餐飲業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尤其是大型賽事舉辦,國際運動員與觀光客湧入,多則幾十萬人,少則千人,住宿與餐飲需求將大幅增加。因此,觀光業者應提升服務品質,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設施與專業人才,並提供優惠套裝行程,如住宿折扣、延伸性的觀光服務,像是餐飲、周邊觀光旅遊等,以提高旅客滿意度。藉此強化員工的外語能力,如英語、日語及東南亞語言,能夠提升國際旅客的服務體驗。

運動觀光的發展對於台灣具有三大效益。第一,運動環境提升,如國民體育中心與大學運動場館的升級,並提升公共設施的國際化,例如捷運標誌多語化,有英、日、韓文等。第二,增進國民的健康,透過多元運動賽事讓民眾養成運動習慣,達到強身健國的目標。第三,帶動經濟發展,從住宿、餐飲到旅行社與當地導遊等相關產業皆能受惠。

台灣擁有適合發展運動觀光的天然與人文條件,各地可發展不同類型的運動賽事。例如,都會區如台北、高雄的巨蛋可承辦棒球、足球等國際級賽事,而偏鄉地區氣候宜人,如台東則適合發展鐵人三項、國際馬拉松、自行車賽等活動,吸引特定運動愛好者。此外,日月潭泳渡活動、金門元旦的馬拉松等皆已證明台灣發展運動觀光,都可為觀光旅遊業帶來巨大效益。

台灣要發展運動觀光,可分12個月,四季安排不同的運動主題,讓台灣的運動觀光全年無休。為使運動觀光產業更具競爭力,政府與觀光業者需密切合作。台灣更可與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合作,例如邀請日韓棒球隊來台進行冬季訓練,或推動台灣旅客參與國外的冬季滑雪旅遊,藉此促進國際觀光交流。

總結而言,透過政府有效規劃、觀光業者的積極配合,以及運動賽事的多元發展,台灣的運動觀光可望成為吸引國際旅客的重要亮點,進一步提升觀光收益與城市競爭力。#

 

 

從運動賽事到「運動旅遊目的地」

(陳俊安/前臺南市政府觀光局局長)

運動賽事觀光雖能短期帶動觀光收益,但臺灣應進一步打造「運動旅遊目的地」,實現長期永續發展。20258月即將成立的運動部,若能與交通部觀光署及地方政府協作,將成為推動運動觀光的重要關鍵。

一、觀光業如何透過運動賽事創造收益

運動賽事觀光多聚焦於短期賽事,如馬拉松等,然賽事結束後旅遊熱度迅速下降。筆者主張應轉向「運動旅遊目的地」模式,提升長期品牌效益。例如,日本北海道以滑雪聞名,成功打造冬季運動旅遊勝地,使當地觀光產業長期吸引運動愛好者造訪。

盤點觀光署力推多年的「台灣觀光年曆」品牌活動計有68項,和運動觀光相關的有15項,約佔22%,馬拉松賽事即佔2/3,有10項之多;其餘為自行車2、游泳1、帆船1及熱氣球1。臺灣可善用自然資源,整合登山、單車、水域活動等運動賽事,發展長效運動旅遊目的地品牌,可穩定提升區域觀光收益。

二、政府如何規劃將運動賽事導入觀光

 運動部成立後,可結合觀光署與地方政府,推動「運動旅遊目的地」,並以「台灣觀光年曆」的15項運動賽事為基礎,制定完整政策,帶動區域經濟。中央政策若能整合推動,則能促進地方政府與業者發展特色運動旅遊,如日月潭打造水上運動基地、墾丁發展衝浪文化、花東建立單車騎行路線等,並深化綠色旅遊,完善運動旅遊地之接待能力及綠色運輸、智慧導覽等軟體措施,提升便利性。運動部與觀光署應強化行政整合,將運動觀光納入臺灣觀光核心發展方向。

三、觀光業者如何藉運動賽事創造商機

若公部門強化運動旅遊品牌,觀光業者將能深化與運動產業結合,轉化賽事為長期觀光資源。策略包括:

1. 結合賽事推出主題配套服務:如主題飲食、觀光行程等。

2. 發展運動體驗型旅遊產品:如登山、路跑、衝浪、單車、潛水等戶外活動,結合專業教練與體驗服務等。

3. 提升運動旅遊地周邊服務:如裝備租借、運動友善餐飲、賽事文創紀念品等。

四、臺灣觀光最容易搭配的賽事種類及方式

同樣聚焦於打造「運動旅遊目的地」之角度,臺灣適合發展運動觀光的賽事類型如下:

1. 路跑及馬拉松:發展平日馬拉松路跑安全路線及遊程。

2. 棒球與籃球賽事:如結合中華職棒之城市賽事,打造季節性之球迷專屬旅遊行程。

3. 水域遊憩運動:結合主題賽事或水域培訓認證,深化水域遊憩內涵。

4. 登山與越野賽事:發展臺灣高山旅遊及山林賽事,吸引全球健行與越野跑者來台挑戰。

5. 自行車賽事與長途騎行:臺灣擁有完整的自行車基礎設施與壯麗環島路線,已吸引不少國內外旅客進行長途騎行,「環台騎行」可做為重點推廣主題。

6. 電競與新興運動:結合電競賽事與科技體驗,發展臺灣成為亞洲電競旅遊中心。

結論:運動賽事觀光 × 運動旅遊目的地,臺灣的下一步

臺灣發展運動觀光不應只侷限於單次賽事之思考,而應著眼於建構長期的「運動旅遊目的地」。隨著運動部的成立、觀光局升格觀光署,政府應推動運動與觀光產業融合,讓臺灣成為亞洲運動旅遊勝地。#

 

 

上千選手+陪同親友  休閒渡假型飯店協辦商機無限

(張積光/墾丁福華渡假飯店總經理)

近年來,運動賽事帶來的經濟效應是大家有目共睹,而墾丁福華自2007年以來,在運動風氣尚未盛行的年代,便積極承辦過許多國內、外的運動賽事,現在已成為墾丁各大國際運動賽事的首選合作夥伴。

舉辦運動賽事最基本的配套包括場地、住宿及餐飲,除了這些直接營收之外,賽事帶來的「人流」亦是提升收益的關鍵。來自數十個國家的上千名選手與隨行人員,匯聚一堂,使運動賽事與觀光產業相輔相成,形成跨領域的合作模式。

現今運動風氣盛行,國人對於各項運動賽事的關注度高漲,已成為國民話題。建議政府應適時挹注資源以鼓勵運動協會、公會、主辦單位持續舉辦賽事,不僅能提供運動好手展現實力的平台,也能刺激周邊產業經濟效益,更能在國際間行銷台灣在運動賽事的正面形象,進而促進國民外交,增強台灣在體育界影響力,以及展現觀光競爭力。

墾丁福華舉行過數十場國際運動賽事,舉凡鐵人三項、馬拉松等,每場賽事參賽者成百上千,再加上陪同前往的親朋好友,飯店不僅能滿足活動空間寬敞的需求,還能提供大量客房數及上千人份的餐飲服務,這些都是協辦國際賽事的基本條件。對於渡假型飯店來說,協辦運動賽事可說是適得其所、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藉由參與賽事為誘因,吸引人潮至觀光地區就是觀光產業的龐大商機,業者若能掌握周邊效應,以人流帶動金流,運動賽事結合觀光行銷不僅是未來趨勢,更已成為當下進行式。#

 

 

運動觀光消費遠勝一般旅遊  成敗關鍵靠有效協調

(高俊雄/南華大學校長、前體育署署長)

根據國內觀光旅遊調查顯示,運動旅遊的消費單價顯著高於一般觀光旅遊。以台灣馬拉松賽事為例,許多選手參賽前需購買裝備、報名費、住宿與交通等相關花費,使得整體消費金額比一般旅遊高出兩至三倍。此外,參與型運動賽事具有高度回流率,跑者一年內可能參加多場比賽,甚至結合旅遊行程,帶動當地觀光產值。

目前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運動旅遊項目包括馬拉松、自行車挑戰賽及鐵人三項等。其中,馬拉松賽事一年約舉辦600800場,受疫情影響後仍呈現穩定成長趨勢。此外,自行車運動因台灣擁有完整的自行車道規劃,吸引國內外騎行愛好者。而鐵人三項結合游泳、自行車與跑步三項運動,則吸引一批專業與進階級運動愛好者來台參與。

政府需加強協調 促進運動與觀光整合

大型國際運動賽事如世界棒球經典賽、12強棒球賽等,帶來龐大觀光效益。例如,去年在台北大巨蛋舉辦的12強棒球賽,場場吸引兩萬名觀眾進場,且許多觀眾還會購買紀念商品與體驗在地旅遊行程。然而,這類國際賽事的規劃與執行涉及多方單位,包括主辦單位、場館經營者與政府機關等,如何有效協調成為關鍵。

台灣現行運動賽事多由民間體育團體主導,如中華職棒負責職棒賽事、台灣自行車公開賽由相關協會主辦等,政府部門則在協助推廣與提供行政支援的角色上發揮作用。然而,由於場館經營權多屬民間企業,例如台北大巨蛋為BOT案,如何確保場館資源能有效配置並與政府政策相配合,仍需更完善的溝通機制。

建議政府應提前一年在規劃國際賽事時介入並整合資源,以確保相關旅遊行程能夠與賽事相結合。例如,世界壯年運動會將於517日在台北舉行,屆時將吸引來自全球超過6000名選手參賽,若能結合台北、新北、基隆等地的觀光資源,必能進一步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與旅遊產值。

台灣運動觀光發展前景可期

未來,政府與民間企業可進一步整合運動賽事與旅遊行程,如開發專屬賽事旅遊APP,讓參賽者與觀眾能夠快速查詢相關賽事資訊與周邊旅遊服務,提升旅遊體驗。此外,台灣若能成功爭取美國職棒(MLB)賽事來台舉辦,將有機會吸引更多國際觀光客前來。

目前台灣運動觀光發展已趨成熟,未來可進一步朝向雙軌並進模式發展,即「觀賞型運動觀光」與「參與型運動觀光」並行。例如,台北大巨蛋舉辦的大型國際棒球賽事即屬觀賞型,而馬拉松、自行車、鐵人三項則屬參與型。透過雙軌策略,不僅能夠吸引國際運動賽事來台,還能讓更多民眾親身參與運動觀光,推動產業整體升級。

隨著全球運動旅遊市場持續成長,台灣若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政府與民間的協作,未來有望成為亞洲運動觀光的重要據點,帶動整體觀光產業升級,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過去賽事由體育單位主導  未來跨部門合作將成主流

(余明勳/花蓮縣政府觀光處處長)

運動賽事已不再只是單純的體育活動,而是帶動經濟、文化與觀光發展的關鍵要素。例如,「2026年世界俱樂部龍舟錦標賽」將在花蓮舉辦,預計將吸引8,000名參與者,而這些選手及其親友在比賽期間的食宿、交通、旅遊需求,將形成龐大的經濟活動。隨著國際運動賽事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各部門的跨領域合作已成為趨勢,以確保提供完整的旅遊與賽事體驗。

運動賽事的影響力不僅限於比賽當天,例如,許多選手與家人會提前數日抵達賽事地點,並利用賽後的時間探索當地景點與文化,回國後,好的旅遊體驗,將創造下次再遊台灣,或透過口碑相傳,宣傳友人來台旅遊的機會,這些都能創造長期的觀光效益。

舉辦運動賽事時,也鼓勵觀光業者推動「旅遊套票」概念,結合交通接駁、住宿配套、在地美食,以及山林探險、海洋活動、原住民文化體驗等不同的旅遊行程,讓參賽者與觀眾能在來台或活動前就能獲得資訊,享受完整的賽事旅遊體驗。這樣的套裝服務不僅減少旅客自行安排的困擾,也能促進當地觀光產業的發展。

另外,不同國家的旅客對於觀光的需求各異,應該提供多樣化的行程。例如,當「海上最大圖書館」望僕號來訪花蓮港時,我們提供來自30多個國家的百餘名船員旅遊行程,發現各國旅客因文化背景而有不同的旅遊喜好,像是喜愛寧靜氛圍的旅客,選擇鳳林慢城文化體驗,感受悠閒與歷史氛圍。熱愛自然景觀的旅客,則選擇登山健行或海洋探索行程。

過去,運動賽事主要由體育單位主導,但隨著賽事影響力的提升,跨部門合作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模式。為籌辦2026龍舟國際賽事,花蓮縣政府已多次召開跨部門會議,以確保各項服務能夠無縫整合。觀光單位負責整合旅遊資訊,確保選手與觀眾獲得便捷的旅遊服務。原民單位則可提供文化體驗活動,讓國際旅客深入了解臺灣多元文化。農業單位規劃農遊體驗,將地方特色產業融入觀光行程。這樣的跨領域協作,不僅提升整體服務品質,也讓臺灣的國際賽事更具吸引力。

觀光必須讓人願意一來再來,才能達成永續的目的。例如自行車比賽後,選手或親友因美好的遊程體驗,延續下次來台深度旅遊的自由行。或是透過文化連結,例如,龍舟運動承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可以進一步將其與南島航海文化中重要的航行工具,「支架大洋舟」(Outrigger Canoe)結合,打造更具文化深度的國際賽事。

現今,運動賽事已與觀光產業緊密結合。未來,透過跨部門合作、深度文化融合與創新旅遊服務,臺灣將能夠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運動觀光體驗。#

文章標籤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68) 人氣()

             部落格雲端論壇  友善優質網站連結

日暉   尊爵天際大飯店-LOGO-200x150_0   墾福

東風國際    金龍   草悟道

麗翔兩館    企業LOGO_Mesa de trabajo 1 複本 2_0   麗新

救國團   多羅滿    長榮海上

 貝拉   立川   孵新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27) 人氣()

【臺灣觀光論壇十年】臺灣觀光論壇十年(108)

<<人氣TOP20文章>>

引言:

臺灣觀光論壇召集運作,正式邁入第十年里程碑!

 

十幾年前,台灣觀光業,剛從國定節日的節日人潮商業模式,進化到周休二日每7天一次例假人潮的模式,從10個指頭可數的滿房旺日,瞬間變成52個,雖已讓當時規模的業者欣喜,但這單靠國旅沒有入境客微乎其微的產值與聲量,想當然得不到社會及媒體的關注,在沒有媒體介面的助攻下,臺灣觀光自然無法得到第一手國外經驗的借鏡、或同業標竿的啟發、甚或產業危機的警示..台灣觀光產業只能長期停留在自我摸索的環境發展。

 

論壇,當年就在這氛圍下,在幾位不同領域的大老們,半強迫半要求下開始運作,不論是「集思廣益」、「經驗分享」、「產業瞭望」、「民意匯聚」「決策催生」,只要任一項願望達標,就值得大家奔相走告!十年來,臺灣觀光論壇見證了兩岸開放、陸客狂潮、千萬喜悅、量縮雪崩、全球藍海、南向市場、危機轉機、成功個案、教戰守則、甚至是今年最令業界振奮的觀光局組改消息。臺灣觀光論壇經由一期又一期的不同主題,從旁客觀記錄了,臺灣觀光近十年來的時空演化。

 

而觀光論壇從集思廣益的基礎出發,經由理性辯論過程,最終形成政策的主題,更是論壇夥伴滿滿正能量的來源,像連假補休、放寬自由行、擴大免簽、鐵道觀光、高山觀光、海洋觀光、區域結盟、中進中出、中部國際機場、客源分流、偏鄉交通、國旅補助、擴大觀光內需及最近的升格觀光署等等..過程中不分藍綠,在獲得執政黨接地氣的支持下,多數都能將論述精神落實,成為實質政策付諸實施!而幾次有關陸客爆量牽動兩岸,及旅宿過度投資的警示主題,也忠實扮演了媒體應盡的產業瞭望角色!

 

在論壇邁進第10年的此刻,我們邀請了35位觀光業各領域的意見領袖,將他們提供給論壇的建議與勉勵,以及論壇未來的發展方向及運作模式,集結成<臺灣觀光論壇十年>這個主題,希望論壇能在既有基礎下,獲得更多真知灼見後再次壯大,也能再次伴隨臺灣觀光大步邁向另個10年。

 

再次感謝各位好友的支持,每個聲音我們都將視為珍寶,每個意見我們必將滾動檢視,每個想法我們也將海納百川! #  論壇召集人吳明駿

論壇十年.png

(記者吳明駿、孫于茜、楊雅琪編輯)

與談貴賓(按姓氏排列)

01.蘇衍綸/國立屏科大餐旅管理系教授

02.簡瑞璋/桃園尊爵&天際飯店總裁

03.謝謂君/前交通部觀光局局長

文章標籤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83) 人氣()

臺灣觀光發展論壇 歷屆主題 & 議程內容

 

<最新> 臺灣觀光發展實體論壇   第一至第十屆影片回顧 

 

 1.歷屆主題

 

第十屆【數位變革】論壇

藉數位工具掌控趨勢了解市場,開啟人工智慧無限商機。

                                  0907/墾丁福華/2024

第九屆【商機再現】論壇暨【商機媒合會】

在分享論壇菁英智慧外,也為大病初癒的觀光業媒合商機!

                                  0908/中興大學/2023

第八屆【解封時刻】論壇 

藉由意見領袖智慧分享,引領觀光產業平順走向解封春天

                              0901/台中草悟道/2022

第七屆【與疫共舞】論壇 

聚焦最迫切的共存與重建工作,提供產業最佳建言

                                1202/台中草悟道/2021

第六屆【後疫觀光】論壇 

在後疫情時代,集思廣益創造臺灣社會最大利益!

                              0910/台中全國/2020

第五屆【再創新局】論壇  

從新政策新生機到觀光局升格,期待觀光再創新局。

                              0905/台中福華/2019

第四屆【教戰守則】論壇 

選取成功個案研究分享,給亟待鼓舞觀光業滿滿正能量!

                               0907/中興大學/2018

第三屆【危機轉機】論壇 

期盼在最壞時刻化危機為轉機,打造臺灣觀光最好年代! 

                               0927/中興大學/2017

第二屆【全球藍海】論壇 

引領大家立足臺灣放眼世界,勇於把市場作大國際攻略。 

                               0908/台中清新/2016 

第一屆【千萬過後】論壇 

記錄臺灣邁入千萬大國里程碑後,下個十年國家戰略。

                          0821/台中全國/2015

 

2.歷屆議程 

 

第十屆 臺灣觀光發展論壇 

-【數位變革】論壇 (交通部觀光署)

專題演講(2-1)臺灣觀光發展論壇十年有感

專題演講(2-2)新政府的觀光思維與前瞻

主題論壇(3-1)全球觀光趨勢之數位判讀

主題論壇(3-2)主力客源市場之產品變革

主題論壇(3-3)在地觀光發展之機會挑戰
 
<交流詢答>

 

第九屆 臺灣觀光發展論壇 

-【商機再現】論壇 (交通部觀光局)

專題演講(3-1)商機再現-臺灣觀光解封再出發

專題演講(3-2)臺灣觀光-永續韌性創新

專題演講(3-3)疫後解封新興商機

主題論壇-市場趨勢人氣商機

商機媒合(3-1)中台灣旅遊商品推介

商機媒合(3-2)中台灣旅遊需求清單

商機媒合(3-3)採購意向商機洽談

<交流詢答>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68) 人氣()

臺灣觀光論壇 (Taiwan Tourism Forum)

臺灣觀光論壇

1.論壇目標-

常態提供產業發展、決策辯論、共識凝聚之獨立客觀意見平台。希望達到集思廣益、經驗分享、產業瞭望、民意匯聚及決策催生等五大目標,為臺灣觀光產業貢獻微薄心力!

2.論壇紀事-

2024年12月~臺灣觀光論壇【訪客2,500萬人次

2024年10月~臺灣觀光論壇【召集運作十五年

2024年9月~臺灣觀光發展論壇第十屆數位變革

2023年9月~臺灣觀光發展論壇第九屆商機再現

2023年1月~臺灣觀光論壇【訪客2,000萬人次

2022年9月~臺灣觀光發展論壇【第八屆解封時刻

2022年1月~臺灣觀光論壇【疫情持續論壇暫停】

2021年12月~臺灣觀光發展論壇第七屆與疫共舞

2021年1月~臺灣觀光論壇【訪客1,500萬人次

2020年10月~臺灣觀光論壇【疫情再起論壇暫停】

2020年9月~臺灣觀光發展論壇【第六屆後疫觀光

2020年7月~2020【白色雲嘉南~西海岸秘境論壇

2020年3月~臺灣觀光論壇【防疫優先論壇暫停】

2019年10月~臺灣觀光論壇【召集運作十年

2019年9月~臺灣觀光發展論壇第五屆再創新局

2019年3月~臺灣觀光論壇訪客1,000萬人次】 

2019年2月~臺灣觀光論壇刊登100期主題】 

2018年9月~臺灣觀光發展論壇第四屆教戰守則】 

2018年6月~臺灣觀光論壇停用Facebook 

2018年5月~臺灣觀光論壇啟用LINE 

2017年9月~臺灣觀光發展論壇第三屆危機轉機】  

2017年3月~臺灣觀光論壇Facebook粉絲30萬人

2016年12月~2016太平洋觀光論壇 

2016年11月~2016午茶生活節論壇 

2016年9月~臺灣觀光發展論壇第二屆全球藍海】 

2016年7月~臺灣觀光論壇智庫成立

2016年6月~2016臺灣海洋觀光論壇 

2016年1月~2016【金廈觀光優勢與未來】論壇 

2015年12月~臺灣觀光論壇Facebook粉絲20萬人

2015年10月~臺灣觀光論壇訪客500萬人次】 

2015年9月~2015彰化觀光發展論壇 

2015年8月~臺灣觀光發展論壇第一屆千萬過後】 

2015年6月~2015臺灣海洋觀光論壇 

2015年5月~2015臺灣觀光教育論壇 

2015年4月~2015臺灣森林觀光論壇 

2015年3月~2015中臺灣觀光發展論壇 

2015年2月~臺灣觀光論壇刊登50期主題 

2014年8月~臺灣觀光論壇Facebook粉絲10萬人

2014年6月~臺灣觀光論壇主題發酵落實政策

第37期彈性連假與觀光產值】凝聚建言形成決策

內政部正式頒佈~國定假日遇周休須補休成連假~ 

2014年5月~2014臺灣山岳觀光論壇 

2014年3月~2014草悟道與台中觀光論壇 

2013年9月~2013百年古都與臺灣觀光論壇 

2013年8月~2013水庫生態旅遊觀光論壇

2013年5月~2013四面環海與臺灣觀光論壇

2013年3月~2013墾丁春吶與臺灣觀光論壇

2011年11月~臺灣觀光論壇設立Facebook

2011年7月~臺灣觀光論壇開痞客邦PIXNET部落格

2010-11年~臺灣觀光論壇刊自立晚報電子報專欄

2010年10~臺灣觀光論壇【正式召集 

文章標籤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35) 人氣()

臺灣觀光的待客之道(東風國際旅行社冠名贊助) 臺灣觀光的待客之道(137)

 

引言:

觀光逆差有兩種,一是「出去多」,一是「進來少」,大家要擔心後者。

最近講到逆差的熱門話題,空降的首長跟報派的專家,都異口同聲說是大家「瘋出國」,把風向完全帶到臺灣富裕的自然反饋…殊不知致命的疫情來襲,全球都身陷宛如世界末日的三年禁錮,甚至歷經周遭親友人生跑馬燈的哀痛洗禮,「瘋出國」不但是報復釋放,更是對生命再詮釋的選項…

既然出國已成全球運動的普世現象,但為何臺灣卻在目標國中缺席了?

要檢討「進來少」可能得三天三夜,但講到主人待客之道,那就絕對是重中之重! 臺灣從政府到業者,到媒體都是個好主人嗎?兩任總統推了多年的新南向,竟因為一棵樹而自願放棄一片森林。「百分之11」與「萬分之9」應作為政府擬定友善簽證政策的依據。而部分媒體譁眾取寵,更直接把少數跳機事件當成國安危機撻伐…而民間就真的好客嗎?部份想接特定國家客人的業者,竟然連「免治馬桶」跟「穆斯林餐食」這些基本條件都沒有。

都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臺灣觀光的待客之道完全展現了嗎?觀光論壇137期,我們從政府、業者到社會三個方面,全面檢視我們的軟硬體,是否足以匹配臺灣重返千萬觀光大國的光環。 論壇召集人吳明駿

 

與談成員~

1.臺灣觀光的待客之道  一場全球視角下的省思

(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

2.觀光署升格越作官越大 五星待客飯店卻越來越少

(鄭越才/台東日暉國際渡假村董事長)

3.入境怕跳機簽證不友善  臺灣觀光新南向變心難向

(楊琮霖/金龍永盛旅行社總經理)

4.臺灣觀光的待客之道   只剩防止跳機非法打工

(黃宗成/國立嘉義大學觀光休閒管理研究所教授)

5.百分之11與萬分之 臺灣為一棵樹放棄一片森林

(游世吉/東風國際旅行社董事長)

6.臺灣觀光的待客之道  提升台灣成國際首選旅遊地

(張琄菡/花蓮縣旅館公會理事長)

臺灣觀光的待客之道(137)

 

論述全文(記者孫于茜採訪編輯/楊文慶攝影)

 

臺灣觀光的待客之道:一場全球視角下的省思

 (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

無論高矮胖瘦、年輕銀髮、國家種族,沒有差異地,只要是喜歡台灣、想來台灣,都應該會是台灣觀光產業每一份子歡迎的對象。台灣的待客之道絕對是「和善」、「真誠」、「微笑」、「滿足」等特質,曾幾何時,我們迷失於金錢遊戲、譁眾取寵、立碑揭牌、地緣政治之束縛,卻忘了我們引以為傲的「款待、奉茶」、「呷飽未」這親切有禮的待客之道。當國際市場復甦,各國以大幅超前之姿,昂首邁進之際,台灣觀光仍呈現舊思維、自我麻痺中,未見科學數據論證的政策目標數一修再修、景點老舊沈浸於疫中國旅紅利的特效毒藥、旅宿供需產業與政策相繼失衡卻變成觀光發展阻礙的最佳說帖,堪慮的台灣觀光發展端在世人眼前。看看國際、想想自己,未來台灣觀光的待客之道,值得您我共同省思。

1. 對臺灣觀光國際入境客人銳減的看法

臺灣過去曾在104年連續5年突破千萬國際旅客入境的紀錄,109年起受疫情影響,導致外國旅客大幅減少。即便疫情趨緩,各國旅遊市場已逐步恢復,臺灣的國際旅客數字卻遠未達到疫前水準。這背後的因素不僅限於全球旅遊模式改變,還涉及臺灣自身的「Change-創新變革是否足夠。

以行銷策略觀之,「短效型促銷」及「產業補貼」等策略現今已不符潮流且過時效,目前國際間的競爭,是「實力」的展現,臺灣的國際觀光行銷策略是否能夠有效吸引旅客是關鍵之一。藉由行銷「AISAS模型」(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興趣、Search 搜尋、Action 行動、Share 分享)的思維,臺灣需要透過創新且強而有力的行銷手段來吸引國際旅客的注意,並進一步轉化為實際的遊臺行為。相比鄰近的日本、韓國、泰國等國積極推動國際觀光復甦計畫,臺灣的行銷力度相對較薄弱。百大亮(景)點舊瓶未新裝、TTIC沒錢沒人、觀光研訓院又是另一個發包中心,這些是不會吸引觀光客的。此外,航空運力的恢復速度也影響了旅客的選擇,許多航線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準,使得來臺成本提高。

其次,入境政策與旅遊體驗也影響了旅客的選擇。許多國際旅客對臺灣的認識仍停留在「美食」或「友善之島」,然而,這些特色是否能持續吸引新世代的旅客,仍有待探討。值得參考的是,日本在疫情後推出「訪日外國人推廣計畫」,透過與國際旅行社、KOL合作,吸引不同族群旅客。泰國則透過長期簽證與數位遊牧族優惠方案,吸引更多長期旅居的國際旅客。越南傾國家力量開發全新景點、擴展郵輪市場能見度,這些策略均值得臺灣借鑑。

2. 政府部門對入境客人簽證及配套友善嗎?

簽證政策是影響國際旅客來臺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消費者行為理論」,旅客的行為決策受到「便利性」與「成本」等因素影響,當簽證手續繁瑣時,旅客可能會轉向競爭對手市場。雖然臺灣對多個國家提供免簽或電子簽證,但相較於日本、韓國等競爭國家,臺灣的簽證便利性仍有提升空間。例如,部分東南亞國家旅客來臺仍需繁瑣的簽證手續,相較於日本、韓國的電子簽證或落地簽政策,臺灣在吸引這些市場旅客方面處於劣勢。此外,入境旅客的體驗也受機場通關效率、語言服務、交通便利度等因素影響。臺灣機場的通關流程雖已逐步改善,但在高峰期仍會出現國際旅客人潮壅塞的問題,影響旅客的第一印象。借鏡印尼,雅加達機場對國際旅客已全面採取自動通關,不到10秒鐘的通關速度令人驚艷,同時也減少過往移民官員索取小費的惡習,何謂創新變革,不就是如此。

3. 觀光業者對入境客人設備及餐食友善嗎?

臺灣以美食著稱,然而,對於國際旅客而言,臺灣的餐飲體驗是否真正友善?根據「服務品質(SERVQUAL)模型」,國際旅客的滿意度取決於五大維度:有形性、可靠性、反應性、保證性與同理心。在語言標示、支付方式、飲食習慣等方面,臺灣仍有許多可以改善的地方。例如,許多國際旅客對於素食、清真食品等需求增加,但臺灣的清真餐廳或特定飲食如印度餐等選擇仍相對有限。此外,許多傳統市場或小吃攤仍未普及電子支付,對於習慣信用卡支付的國際旅客來說,可能會帶來不便。住宿與觀光設施方面,臺灣擁有高品質的飯店與民宿,但在服務細節上仍有改進空間。例如,語言服務仍是一大障礙,許多國際旅客反映在飯店、景點或商店內,英語、日語等外語服務不足,導致旅遊體驗受限。在這方面,日本的「免稅購物全程指南」與韓國的「多語服務支援計畫」,有效提升了國際旅客的便利性。臺灣若能效仿,增設多語導覽、加強電子支付系統,相信能大幅提升外國旅客的體驗。

4. 您對臺灣重返千萬大國待客之道的看法

「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無心投入神仙難救」,臺灣觀光想重返千萬國際旅客的巔峰,別無他法「Change 創新變革」、「用對的人去做有用的事」絕對是關鍵。所有的課題與困難點,已是老生常談,所有的策略與做法,大家也都知道。臺灣觀光產業的未來,取決於是否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立足點。品牌形象的塑造、政策的友善度、服務的國際化,皆是影響旅客選擇的重要因素。唯有透過制度創新、策略調整與全球視野的提升,臺灣才能真正成為全球旅客心目中最值得造訪的「好客之島」,多說無益、做就對了。#

 

 

觀光署升格越作官越大 五星待客飯店卻越來越少

 (鄭越才/台東日暉國際渡假村董事長)

臺灣觀光的國際入境客人銳減,主要受到疫情影響,以及全球旅遊市場的變化。這不僅影響了經濟,也影響了文化交流和國際形象。政府和業界需要積極應對,例如透過促銷活動和改善旅遊體驗來吸引外國遊客。

文章標籤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73) 人氣()

臺灣觀光與論壇十五年  臺灣觀光與論壇十五年(136)

引言:

缺客+缺工=臺灣觀光2024=臺灣觀光論壇十五年。

上個月臺灣觀光雲端部落格論壇剛滿15歲,本想邀請論壇意見領袖群小聚,尤其是論壇運作15年來自謀營生,艱苦走來都靠這些夥伴一路支持相挺,但是看到每個人臉上因為缺客缺工的苦樣...還是選擇再次低調。

臺灣觀光一直都在姜太公釣魚。士農工商本就各有所長,要求能讀書會考試的公務員,鞠躬哈腰拜託世界各地組團社送客來台灣,大家不覺得這個畫面很弔詭嗎?而當全球疫情結束,大家都傾全力開設第一志願保證班,舉國上下要恢復疫前盛況之際,台灣還是九年義務教育的「佛系行銷」...所以再多辦事處...再多代言人...終將是離水三吋「願者上鉤」。

而當來客減少不斷佔據媒體版面時,大家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過往千萬榮景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陸客。而針對陸客市場的「對等開放」政策,當然變成千夫所指,相關首長們全都閃爍其詞,遲遲沒有從「整體國家利益」觀點出發闡述政策,久而久之,反而變成有心人「政治塗鴉」的絕佳畫布。

事實上,就像親兄弟還要明算帳,做生意本就有來有往。單方面開放臺客出境大陸,等於同時宣判,台灣也在期待陸客市場的入境、國旅及餐飲服務業者「通通死刑」,觀光逆差更雪上加霜,因為常規貿易談判中關鍵的「對等優勢」已先行拋棄。還是大家真想精算,是做出境大陸的旅行社多,還是國內期待陸客的入境、國旅及餐飲服務業層面更廣呢? 而最重要的是這些在地觀光旅宿餐飲服務業者,都投入所有身家無法出走,但經營出境陸客市場的旅行社,卻只需買張機票另闢市場。我認識某位陸客市場大亨,現在轉作南向還是做的風風火火。所以,關鍵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

在商言商,大家不必泛政治化扯紅白藍綠,臺灣觀光論壇一向沒有色彩,我跟多數意見領袖關心的,只是每位台灣觀光業者的生計與荷包!認同與否,就請大家各自解讀,留言區如有筆戰,論壇團隊一樣尊重但不介入。

因此,15歲的論壇,我們就邀請比較多的好友,談談他們對缺客缺工的解方,當然也一併分享給觀光論壇的建議與勉勵。#論壇召集人吳明駿

 

與談成員(按姓氏排列)

1. 蘇衍倫/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2. 簡瑞璋/桃園尊爵&天際飯店總裁

3. 鄭越才/台東日暉國際渡假村董事長

4. 鄭秋蘭/英語導遊

5. 鄭生昌/中華民國旅館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

6. 蔡子建/台灣旅行業國民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

7. 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研究所教授

8. 劉國成/亞洲大學資訊電機學院副院長

9. 劉玲玲/中華民國民宿全聯會前總會長

10. 楊琮霖/金龍永盛旅行社總經理

11. 黃宗成/國立嘉義大學觀光休閒管理研究所教授

12. 游世吉/東風國際旅行社董事長

13. 陳俊安/台南市觀光局前局長

14. 許傳萍/台華網公司董事長

15. 許玉音/彰化鹿港雙語導遊

16. 張積光/墾丁福華飯店總經理

17. 張琄菡/花蓮縣旅館公會理事長

18. 柯經一/救國團總團部事業處處長

19. 林佳民/台灣創意民宿協會理事長

20. 李世珍/歐特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21. 李文瑞/瘋馬旅行社總經理

22. 呂世明/多羅滿賞鯨總經理

23. 余松樺/屏東縣民宿協會理事長

24. 江惠明/麗新旅館管理顧問總經理

25. 王斐青/景文科大副教授

15週年-04.jpg

論述全文(記者孫于茜採訪編輯)

1.蘇衍倫/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台灣觀光論壇已經15 歲了,在吳明駿召集人的發起,蔡其昌委員的支持及產官學界菁英的共同推動下,提供了一個觀光議題交流分享的平台,為台灣觀光發展方向及策略提供建言,替觀光產業面臨的困境提供解方。

論壇15年來,每年針對觀光環境的變遷、觀光政策走向、產業趨勢及市場動態等主題,邀請交通部、觀光署長官、旅行業精英及學者專家分享看法和建議。成功扮演跨界觀光資訊整合及分享的角色和功能。期許未來有更多觀光相關產業的先進和學者共襄盛舉,熱情參與。

建議論壇的主題未來可以更加多元,例如與台灣美食相關主題「台灣特色伴手禮市場的動態及未來趨勢」,「台灣米其林及必比登美食之旅」,「傳統糕餅製作體驗行程」等。亦可與大學或技專校院觀光科系共同主辦實地論壇,走入校園,由學生負責場地的佈置及接待,也可開放學生報名參加,藉此擴大參與對象,讓實體論壇成為台灣產官學年度盛事。

另外,可以邀請如美國在台協會或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等外國駐台單位的在台外籍人士擔任論壇主講人,以外國人的角度來評析台灣的觀光發展,提供建言,分享對策。期許台灣觀光論壇能繼續扮演產官學界觀光資源整合的橋樑,齊為台灣觀光產業美好願景共同努力。#

 

2.簡瑞璋/桃園尊爵&天際飯店總裁

全球遭遇COVID-19疫情過後,發現越來越多企業缺工情勢不斷加劇,已危及到產業結構的變化,包括人才、技能等問題層出不窮。最大的威脅,來自基本的勞動人力不足的現象發生,相對危及到工作服務品質隨之下降,就像餐飲、物流、營建、醫療等各產業⋯缺工危機不斷飆升,不但無法維持滿足現狀,也不是加班、加薪就能解決問題,而是如何因應「勞動力供給受限及勞動力短缺」所發生產生危機意識!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58) 人氣()

第十屆 臺灣觀光發展論壇【數位變革】  (交通部觀光署) 第十屆論壇-數位變革(135)

 

第十屆論壇-數位變革(135)

(記者孫于茜編輯整理)

 

第十屆臺灣觀光發展論壇,【數位變革】論壇,於11397日在墾丁福華飯店舉辦。論壇三大主題,分別是「全球觀光趨勢之數位判讀」、「主力客源市場之產品變革」及「在地觀光發展之機會挑戰」。兼顧產業趨勢新知、市場情報分享及在地發展建議三大面向。以下是內容摘要。

 

貴賓致詞

立法委員蔡其昌 /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  /屏東縣觀光旅遊處處長黃國維 /恆春半島產業聯盟創會理事長張積光 /中華民國民宿協會全國聯合會前總會長劉玲玲

 

立法委員蔡其昌表示,論壇已連續舉辦十年,見證台灣觀光產業的發展歷程。論壇首次移師墾丁,並不是因為媒體報導墾丁的觀光狀況,而是希望透過論壇能帶動屏東及墾丁的發展。蔡其昌強調,這個論壇不僅是一年一度的活動,而是一個365天持續運作的平台,讓產官學的意見得以交流,解決業界的問題。過去十年,蔡其昌以民意代表的角色,負責將業者的聲音傳達給政府部門。例如,不斷地討論如何提升觀光產業的地位,將觀光局提升為觀光署,現在已經實現。

 

蔡其昌強調,觀光不僅是觀光署,這是一個涉及到多個部門的跨領域議題。無論是交通、住宿、飲食,甚至是每位旅客接觸到的人和事,都是觀光的一部分。因此,需要讓政府各部門,甚至是地方首長,擁有「觀光DNA」,觀光產業才能真正被推動起來。蔡其昌表示,這個論壇已累積了一定的品牌效應,未來將繼續努力,探討觀光產業的未來趨勢,並持續為觀光產業解決困境。

 

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強調,智慧轉型是台灣觀光未來發展的關鍵。觀光署也將於今年12月舉辦AI與智慧轉型博覽會,邀請學者和專家分享成功的智慧轉型案例,希望業者積極參與即將舉辦的博覽會,以掌握未來的市場機會。

 

屏東縣交通旅遊處處長黃國維指出,屏東縣政府未來將聚焦於強化旅遊產業的韌性,尤其是在疫情後期挑戰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如何幫助產業應對變局是縣府的重要任務。他強調,「觀光主流化」是觀光發展的核心概念,政府必須跨部門合作,全面推動觀光相關的政策與措施。

 

恆春半島觀光產業聯盟創會理事長張積光表示,台灣觀光發展論壇舉辦9年間,他年年爭取能至墾丁舉辦,讓南臺灣業者也能有經營知識成長的機會。這次終於移師墾丁並由屏東縣民宿協會主辦,就必須特別提到蔡其昌委員,在推動民宿法規改革上所做的努力,尤其是民宿房間數限制從5間提升至8間的改變,為業者帶來巨大的成長機會。

 

中華民國民宿協會全聯會前總會長劉玲玲表示,隨著台灣民宿產業的成長,法規要不斷調整以適應產業需求。要特別感謝蔡其昌委員在民宿管理法規的改革,將民宿房間提升到8間,為返鄉年輕人接手民宿提供新契機,並呼籲業者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共同迎接民宿產業的新機遇,繼續推動台灣觀光業的進步與升級。#

 

 

專題演講(2-1)臺灣觀光發展論壇十年有感

主講人:蔡其昌(立法委員/臺灣觀光發展論壇創辦人)

 

墾丁觀光需創造差異與回憶

針對近日媒體對墾丁的眾多報導,蔡其昌立委對旅行的定義是「找差異與回憶」。以墾丁為例,分享自己多次造訪的經驗,表示這片土地給予他深刻的回憶,這也是他每年都會再訪的原因。他認為,觀光業的成功不僅在於美麗的景色,還要能夠創造與其他地區的差異,讓遊客能夠記住獨特的體驗。「當差異化和回憶的成本變低,旅遊業自然會興旺。」

 

提升交通及公共建設,減少遊客付出的代價

蔡其昌指出,目前台灣觀光產業面臨的問題之一是高旅遊成本,這不僅包括住宿和飲食,還包括交通不便的問題。舉例,高鐵若能延伸至屏東甚至墾丁,將大幅降低遊客前往墾丁的時間成本,增加該地區的吸引力。蔡其昌表示,自己從高雄到墾丁耗費兩個半小時的車程,這樣的代價讓許多遊客卻步。因此,政府必須投入資源改善交通與基礎設施。此外,蔡其昌還談到墾丁大街的公共建設問題,認為當地的街道設計不夠人性化,行人走在街上容易遇到車輛,缺乏安全感。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資源,提升街區環境,讓遊客能夠更加悠閒地享受觀光體驗。

 

法規與時俱進,推動民宿與露營業發展

蔡其昌也關注到觀光相關法規的問題,特別提到民宿與露營產業的發展受到舊法規的限制。政府應與時俱進,調整相關規範,並且積極推動露營業的合法化,以符合現代旅遊需求。另外,法規的落實也同樣重要。例如,一些業者可能會占用公共空間,甚至違法經營,這對其他守法業者不公平,並且影響遊客的體驗。因此,政府必須加強法規的執行力,確保觀光環境的秩序。

 

資訊透明與主動行銷,提升觀光吸引力

在推動觀光產業發展方面,蔡其昌強調資訊透明的重要性。他認為,市場資訊應該更加公開透明,讓遊客可以主動獲取各種旅遊選擇,而不是僅依賴部分負面消息來決定是否造訪某個地區。例如,當一些報導聚焦於墾丁物價過高的個案時,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錯誤的印象。然而,墾丁也有許多價格合理的選擇,從高端酒店到青年旅館應有盡有。因此,蔡其昌呼籲政府應該主動展現這些多元化的選擇,幫助消費者做出更理性的決策。

 

建立觀光DNA,讓每個人都成為觀光推動者

蔡其昌最後總結,觀光產業的成功需要全民的參與,每個家庭、每個社區都應該具備「觀光DNA」,共同創造友善的觀光環境。他認為,台灣有許多尚未被充分開發的觀光資源,只要能夠善加利用、適當行銷,便能夠讓台灣的觀光業再度繁榮。#

 

 

專題演講(2-2)新政府的觀光思維與前瞻

主講人:林信任(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

 

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強調數位化轉型、永續旅遊以及國際市場拓展的重要性。指出台灣未來的觀光發展策略將以品牌行銷、提升國際能見度以及創造更多高價值的旅遊體驗為核心。

 

林信任指出,觀光局已升格為觀光署,這使得行政效率大幅提升,特別是在推動跨部會合作方面更具執行力。例如,針對新南向政策的實習計畫,觀光署將討論是否延長實習生的實習時間,以滿足業界需求。此外,觀光署在今年推出台灣觀光新品牌3.0,以台灣的文化與自然魅力行銷全球。該品牌結合了書法元素,旨在吸引國際旅客,讓台灣成為一個具文化底蘊的旅遊目的地。未來,台灣將致力於提升觀光品質,並將目標訂為每年吸引1000萬國際觀光客,提升產值及旅遊體驗。

 

在推動綠色永續旅遊方面,觀光署將繼續與國際企業合作,發展智慧景區與永續旅遊模式。台灣已在世界百大綠色旅遊故事評選中名列前茅,未來,將進一步推動「月光海」及綠島等地的永續旅遊發展。

 

在數位化轉型方面,觀光署已著手推動觀光業的數位化補助計畫,並在12月的數位博覽會中展示數位化技術的應用。他提到,數位工具如無人機拍攝、沉浸式體驗等,已成為國際旅遊行銷中的重要趨勢。

 

面對國際市場激烈競爭,林信任也指出,台灣將加強在美國及東南亞市場的推廣,尤其是在印尼和印度等新興市場。預計在這些國家設立旅遊服務中心,擴大國際客源。同時,台灣還將推動與美國的航班合作,進一步拓展北美市場的旅遊客源。他強調,台灣與美國之間的航班數量已達到每週177班次,這為台灣進一步吸引美國旅客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此外,觀光署將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國內旅遊發展,並計劃於今年針對國內外旅客推出系列旅遊補助活動,以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體驗台灣四季之美。

 

最後,林信任強調,台灣觀光未來發展將持續以提升品質、創新行銷策略,及推動永續旅遊為核心目標。他指出數位轉型與綠色旅遊結合,將使台灣在國際旅遊市場中擁有更大的競爭力。隨著觀光署的不斷努力,台灣有望成為亞洲區域內一個兼具文化深度與現代化技術的旅遊目的地。#

 

 

主題論壇(3-1) 全球觀光趨勢之數位判讀

主持人: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黃慧琴(VISA台灣區總經理) /彭孟慈(思多葛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昭輝(MTT旅遊集團執行長)

 

在全球觀光業逐漸走出疫情陰霾之際,如何利用數位化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力成為關鍵議題,隨著全球旅遊市場的復甦,數位化變革將成為觀光業未來發展的主軸。與談人一致認為,數位技術的運用不僅能提升旅客體驗,還有助於行銷策略的精準化。本場次,由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兼主任劉喜臨主持,邀請VISA台灣區總經理黃慧琴、思多葛市場研究公司總經理彭孟慈,以及MTT旅遊集團執行長吳昭輝等業界專家擔任與談人,共同探討觀光業的數位化趨勢、挑戰與未來機遇。

 

數位支付和數據分析掌握觀光業趨勢

VISA台灣區總經理黃慧琴指出,數位支付和數據分析是當前全球旅遊市場的兩大趨勢。VISA針對臺灣觀光消費者行為調查顯示,出境人次已接近疫情前水準,消費金額與2019年相比已是倍增,前三大消費國家分別為日本、韓國、美國。數據顯示,經過三年疫情,旅客在旅遊行程中,希望獲得更高的彈性與便利性,願意支付較高的費用來換取個性化的體驗。

 

入境方面,6成以上消費者偏好獨立訂購行程,特別是新加坡遊客(76%)與南韓遊客(69%)3成消費者則偏好混合式行程,自己買機票、訂飯店,但當地體驗則透過包套行程購買。只有不到1成消費者,購買全包式行程。疫後趨勢最大的改變是帶動了OTA及在地行程如KKDAY等迅速的業務成長。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63) 人氣()

第十屆 臺灣觀光發展論壇【數位變革】(交通部觀光署) 

 

活動簡介

2024,全球觀光喜迎解封後蓬勃生機。而臺灣,除順利迎來新人新政新氣象外,繼台積電之後,臺灣續用AI科技引領全球目光,數位風潮再次將臺灣推向世界焦點。因此,第十屆論壇,我們以【數位變革】為題,希望臺灣觀光產業也能藉由數位工具掌控趨勢了解市場,進而開啟人工智慧無限商機。

參加對象  觀光旅遊餐飲相關產官學人士。

報名方式  全程免費,名額有限,額滿為止。<<已全數額滿>>

(1)協辦單位報名:113年8月21日(三)截止報名。

(2)個人報名:已經全數額滿,超出人數,將列為候補名單,優先通知

論壇全程免費,如需住宿,提供會議專屬住宿優惠,詳見報名表👉 https://forms.gle/gMvoX73qCjCDDJjb9

指導單位  立法委員蔡其昌辦公室、交通部觀光署

主辦單位  屏東縣民宿協會、台灣亞太產經智庫

協辦單位  中華民國民宿協會全國聯合會、屏東縣觀光協會、屏東縣恆春半島觀光產業聯盟、大鵬灣觀光產業聯盟、屏東縣觀光創生聯盟、國立屏東科技大學EMBA校友會

 

2024簡章-02_0

文章標籤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觀光與人工智慧 (交通部觀光署)  臺灣觀光與人工智慧 (133)

引言:

2024,全球觀光喜迎解封後蓬勃生機。而臺灣,除順利迎來新人新政新氣象外,繼台積電之後,臺灣續用AI科技引領全球目光,數位風潮再次將臺灣推向世界焦點。當然,我們更希望臺灣的觀光產業,也能藉由數位工具,掌控趨勢了解市場,進而開啟人工智慧的無限商機。

論壇133期,也是「第十屆臺灣觀光發展論壇」,前導熱身的雲端論壇,我們選擇「臺灣觀光與人工智慧」為主題,希望面臨「缺客」及「缺工」困境的臺灣觀光產業,能因為人工智慧所帶動的數位變革獲得救贖。

本期論壇我們將從:臺灣觀光與人工智慧運用結合的看法開始分享;旅宿業導入人工智慧操作建議;觀光業如何運用數位足跡,看見趨勢開啟商機;觀光相關產業導入人工智慧成功案例,以及政府部門如何輔導觀光業導入人工智慧等,與各位一同探討。衷心期盼這些意見領袖的智慧見解,對住房率「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產業夥伴有所啟發。#論壇召集人吳明駿

 

與談成員~

1. 觀光署應成立推動小組  協助業者導入AI全面轉型

蘇衍綸/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2. 台灣觀光產業導入人工智慧之愛恨情愁與攜手共創

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

3. 人工智慧的巨大潛力  提升服務品質和顧客體驗

劉國成/亞洲大學行動商務系教授

4. AI觀光智慧島 提升台灣觀光產業創新競爭力

陳俊安/台南市觀光局前局長

5. 人工智慧在觀光旅宿業潛力巨大 是挑戰更是機遇

張琄菡/花蓮縣旅館公會理事長

6. 改善整體消費體驗 將AI應用於最基礎的服務溫度

江惠明/麗新旅館管理顧問總經理

台北101..jpg

論述全文(記者孫于茜採訪編輯/林淳寬攝影)

 

觀光署應成立推動小組  協助業者導入AI全面轉型

蘇衍綸/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管理學院EMBA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兼任教授

 

隨著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快速發展,全球觀光業者積極導入AI和機器人(Robot)等新科技來進行服務的創新。例如,線上旅遊預訂平台Kayak使用語音助理機器人(Chatbot),提供航班最新狀況、登機門變更等資訊。樂天旅遊透過AI自動演算法,可以分析客人的興趣與喜好,進而判斷客人會喜歡的住宿類型、商品等。Expedia則利用AI演算法來分析機票價格以及飛行組合,以找到最優惠的價格組合推薦給消費者。

日本京阪巴士公司將機器人導遊引進其觀光巴士,機器人與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聯動,且車內配有免費無線區域網路,當靠近名勝古蹟時,機器人就會自動開始導播報旅遊資訊,同時車上平板設備也會同步顯示旅遊資訊。此系統能解決訪日遊客增加帶來的遊客多樣化和人手不足等問題,目前已在Sky Bus和其他6輛普通觀光巴士上引進機器人及通訊設備,並在京都市內的7條路線上試行。

Amazon 與美國萬豪國際集團合作,推出旅館版AlexaAlexa for Hospitality」,可以用來提供客房服務。例如詢問Alexa關於旅館資訊(游泳池開放時間、健身中心位置等)、要求住房服務或播放iHeartRadioTuneIn所提供的音樂、推薦旅館附近的餐廳以及協助旅館業者管控所有Echo 設施的管理系統、甚至為顧客打造個人化房間,像是控制燈光、恆溫器、百葉窗等室內裝置,目前率先在美國10 家萬豪酒店上線,整體上使用過的顧客都給予正面評價。Amazon為擴張市場未來會與不同旅館合作,量身打造旅館版Alexa,推薦旅客當地特殊景點和餐廳,以及提供飯店本身的特定資訊。為了消弭旅客的隱私疑問,旅館版Alexa 不會與亞馬遜共享旅客的語音資料,並會在房客辦理退房後清除資料。

為佈局5G AI智慧觀光商機,數位發展部數位發展署透過「地方文化特色整合5G應用與落地計畫」輔導嘉義15家觀光工廠共同打造「5G AI智慧導覽平台」,從AI導覽到5G體驗,透過AI智慧導覽機器人,遊客可以了解各家工廠的歷史背景、製程及產品等,深入地了解工廠的運作和特色,寓教於樂。AI隨身導覽可以提供遊客智慧自助的導覽體驗與多國語支援,除了提供年輕世代新的5G體驗,可以打破語言障礙,創造友善的國際觀光環境,服務海內外遊客。

隨著AI的浪潮,觀光工廠佈局AI互動,以虛實整合優化遊客觀光體驗,一次呈現嘉義人氣景點、觀光工廠、特色美食遊玩攻略,是觀光產業結合人工智慧的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未來交通部宜主動彙整行政院各部會資源,責成觀光署成立AI推動小組,督導六都及各縣市觀光主管單位協助觀光業者導入人工智慧,全面轉型創新,佈局AI時代契機。#

 

 

台灣觀光產業導入人工智慧之愛恨情愁與攜手共創

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

觀光政策創新普拉斯+研究中心主任

 

AI-人工智慧」在台灣觀光發展運用上,應該是一項不可逆的過程。在疫情期間,觀光產業受創,交通部觀光署透過「以訓代賑」的策略,協助觀光產業復甦、升級,其中,特別將「數位轉型」視為提升觀光產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依循「數位轉型」的三步驟:「數位化」、「數位優化」、「數位轉型」逐項推動。

文章標籤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36) 人氣()

臺灣觀光的青春印記  2.jpg

引言:

發展觀光條例70-2條在104122日修法施行,增訂非以營利為目的且提供特定對象住宿場所,在11423日前應取得旅館執照始得營業...

中華民國國際青年旅舍協會前理事長葉鳴朗說,在世界數千家YH中,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勇奪2011年世界品牌競賽第一,救國團有能力號召全球背包客來台觀光;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前理事長許冠濱呼籲,救國團對台灣社會有不可替代價值,不能因為政治被忽視;朝陽科大通識中心教授陳明國強調,社會大眾應專注救國團社會功能和價值,而非糾結黨產爭議;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理事長童惠珍希望,社會大眾在黨產之外看到救國團歷史貢獻,支持其轉型;台大外科醫師黃凱文說,臺灣旅宿業在疫後存活都不容易,延長落日條款有必要性;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李孔智,期盼救國團繼續其非營利宗旨,留下海內外青年活動場域...

顯然,救國團的社會價值與歷史定位,已不侷限於觀光領域,而是培育更多社會中堅的搖籃,尤其在少子化日益嚴重的臺灣,我們想過應該給年輕人甚麼了嗎?臺灣觀光論壇132期,我們邀請社會各領域菁英,一起客觀審視,深植這一代臺灣人腦海中「青春印記」的存廢! #論壇召集人吳明駿

 

與談成員~

1. 在世界數千家YH中奪冠  救國團號召全球背包客來台觀光

葉鳴朗/中華民國國際青年旅舍協會前理事長

2. 旅宿業疫後存活已不易  延長落日條款有必要性

黃凱文/台大外科醫師

3. 讓社會大眾在黨產之外看到救國團歷史貢獻  支持其轉型

童惠珍/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理事長

4. 社會大眾應專注救國團社會功能和價值 而非糾結黨產爭議

陳明國/朝陽科大通識中心教授

5. 救國團對台灣社會有不可替代價值  不能因為政治被忽視

許冠濱/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前理事長

6. 請讓發展觀光條例70-2條  延後實施

柯經一/救國團總團部事業處處長

7. 期盼救國團繼續其非營利宗旨  留下海內外青年活動場域

李孔智/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

外觀 (1).jpg

論述全文(記者孫于茜採訪編輯)


在世界數千家YH中奪冠  救國團號召全球背包客來台觀光

葉鳴朗/中華民國國際青年旅舍協會前理事長

 

2002年行政院游錫堃院長出席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觀光客倍增」啟動發表會時,希望6年內讓國外來台的觀光客倍增,因此筆者擔任理事的中華民國國際青年旅舍協會(簡稱YH)響應,特別邀請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18個據點加盟YH,成為我國對外號召背包客來台旅遊的活招牌,當時全世界有85個國家及4500青年旅舍,都是Y H的成員國,中華民國也是其中之一,甚至每年在全世界各地召開會員國大會時,都可以將我國國旗擺在桌面,救國團所屬的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在2011年參加YH世界品質競賽,在全球數千家YH中脫穎而出,勇奪世界品牌競賽第一,英國籍的理事長還專程來台灣頒獎,成為台灣的驕傲,號召全世界背包客來台觀光,救國團各青年活動中心提供海內外青年平價質優的旅宿環境,符合YH的價值(註),並非一般旅館可以取代,所扮演的角色是重中之重。

民國102327日葉宜津等19位民進黨籍立委,提案廢除發展觀光條例第24條之三,將合法營運的教師會館、警光會館、軍人之友社、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香客大樓、醫院會館、校友會館10類提供特定對象住宿及活動的單位,原來已由主管機關訂定管理辦法廢除,並增訂發展觀光條例第70條之二,上述十類單位,需在114121日前取得旅館執照的落日條款,否則將停止營業,當初立法時並未考量這些單位多為非營利的法人組織,而且所在地點的地目,並不是旅館用地,申請旅館必須為公司組織,因此實難申請旅館執照,10年過去了,相關的申請旅館執照辦法並未修改,土地地目也難以變更,政府未積極協助修改上述條件,再加上疫情3年,致使這些單位營運雪上加霜,為保障特定對象的使用權益,避免成為蚊子館、政府稅收短收及上述超過500家的單位員工工作權,此刻將觀光發展條例70-2延長5年是刻不容緩的,這些單位原來就訂有管理辦法,也合法繳稅,針對特定對象提供平價住宿服務,有別一般旅館,我們除希望先將發展觀光條例70-2,先延長5年外,未來也能重新立法,將這些原本合法提供特定住宿對象的單位,有效地保存下來,才符合公益價值,提供全民更好的服務。#

註:國際青年旅社協會(Youth Hostels Association, YHA)價值體現在以下方面: 1. 經濟實惠。 2. 社交互動。 3. 文化交流。 4. 可持續發展。 5. 安全和舒適。 6. 教育和發展機會。 7. 支持本地經濟。這些價值使國際青年旅社協會成為全球旅行者的受歡迎選擇,也促進了國際間的理解和友誼。#

 

旅宿業疫後存活已不易  延長落日條款有必要性

黃凱文/台大外科醫師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90) 人氣()

臺灣觀光之新人新政(桃園尊爵天際大飯店冠名贊助) 臺灣觀光之新人新政(131)

 

引言:

2024,全球觀光喜迎解封後蓬勃生機。而臺灣,除順利迎來新人新政新氣象外,觀光業仍有許多待解困境...

在策畫編採本期主題時,正值台北電腦展,出生台南的AI教父黃仁勳在臺掀起風潮,他所創建的輝達,除引領全球科技界目光外,更擁有難以被世界任何貿易體拒絕的核心競爭力,羨煞臺灣農漁傳統產業及觀光業者!

正如你我引以為傲的護國神山一樣,輝達除再次讓全球看見臺灣驚人的科技實力外,也攜手台積電一起站穩全球市值前十大企業。吃果子拜樹頭,經常被外國媒體拿來與蘋果創辦人比較的黃仁勳,最常用「貴人」來形容當年拉他一把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就像張忠謀也不止一次感念,他個人與台積電的「貴人」就是當年的孫運璿與李國鼎。

追本溯源,這些「貴人們」打造了沒人能抵制的企業體,也貢獻世人全新的未來世界樣貌。520即將滿月,我們可以期待臺灣觀光也能出現「貴人」嗎? 臺灣觀光論壇131期,主題就是「新人新政」,邀請大家一起加入我們,協尋臺灣觀光產業專屬的「貴人」! # 論壇召集人吳明駿

 

與談成員~

1. 找出來台觀光十大理由  請世界知名台灣人代言

蘇衍倫/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教授

2.花蓮大震韓團退光  主政者須有相對應變措施

簡瑞璋/桃園尊爵&天際飯店總裁

3.觀光業最困難時刻  主政者應檢視產業再進化

鄭越才/台東日暉國際渡假村董事長

4.觀光署訂目標有必要  但仍須落實具體作為

楊琮霖/金龍永盛旅行社總經理

5.新人要有新腦袋  除創新外更需企圖心及抱負

黃宗成/國立嘉義大學觀光休閒管理研究所教授

6.善用AI導入產業  佈局多元市場獎助銀髮旅遊

曾莉芹/墾丁福容飯店總經理

7. 信賴團隊帶頭衝  領東部觀光新猷

張琄菡/花蓮縣旅館公會理事長

8. 提升國際宣傳  打造具吸引力的臺灣旅遊品牌

柯經一/救國團總團部事業處處長

9. 台積電是臺灣護國神山  觀光應是臺灣的靈魂

余松樺/屏東縣民宿協會理事長

10. 台灣不只科技業  觀光能帶動更龐大民生產值

江惠明/麗新旅館管理顧問總經理

臺灣觀光之新人新政(131)

論述全文(記者孫于茜採訪編輯/台南市政府觀旅局圖片提供)

 

找出來台觀光十大理由  請世界知名台灣人代言

蘇衍倫/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教授

新政府行政團隊要大破大立,展現發展台灣觀光的決心,首先要用And 取代Either or,跨部會整合台灣所有的觀光資源,與相關部門充分合作,善用獨特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的優勢和機會,克服威脅,補強劣勢,營造台灣獨特的觀光風格和品味。要有台北不等於台灣的思維,借鏡日本政府透過「Visit Japan」(造訪日本)宣傳活動,向來到日本的外國觀光客推廣日本地方城市的資訊。建議採用「地方包圍首都」的策略,把發展重點放在地方觀光。讓海外旅客走出台北,認識不一樣的台灣,成為台灣的粉絲,一來再來。

 

觀光署應該傾全力支持地方政府,增設行銷專才,擴大和地方政府合作,與觀光業界共同努力,來推廣各地特色。以北北基、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屏澎東、宜蘭花蓮及金門馬祖為區域範圍,整合資源,依不同旅客的多元需求,規劃具有代表性的深度知性行程。由近而遠,由親而疏,先鎖定來自亞洲的觀光客,再擴展至歐美及其他國家地區,讓海外的旅客能多次造訪台灣。就像經營餐廳,在來客數無法增加的情況下,應設法提高客單價或消費頻率,創造來台灣旅遊的忠誠旅客。例如,推廣自行車與鐵道的環島,讓第二次來台的旅客能夠到台北以外的地方,體驗深度精緻的旅遊。台灣三分之二的土地被高山森林所覆蓋,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有 285 座,在全世界絕無僅有,應該以森林療癒為訴求,把台灣塑造成「療癒之島」。

 

交通部觀光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應相互合作,互相協力,針對署內管轄的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和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遊憇景點進行盤點,找出具有國際級的遊憇景點或步道,再聯合包裝行銷。例如榮獲世界步道大會首屆影展片的「淡蘭步道」系列形象影片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大會主席提到,「歐洲沒有綠色植被這樣豐富的步道景觀」,顯然非常有機會吸引愛好大自然的國外旅客。新北市觀旅局規劃的淡蘭古道不僅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因其壯麗多變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也被看好發展為台灣立足於國際的「朝聖之路」。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規劃的步道就有 126 條,台版大峽谷火焰山和集鄒族生活場域、早年林鐵文史於一身的阿里山特富野古道,都極具發展潛力。

 

此外,應該努力找出到台灣觀光的十大理由,請世界知名的台灣人為台灣觀光代言。例如,亞洲名廚江振誠經營的餐廳 Restaurant ANDRE 曾獲星國政府列為「到新加坡來的 44 個理由之一」。最近很夯的 AI 教父黃仁勳,每次訪台都是海內外媒體的焦點,可以利用他的影響力,為台灣觀光代言。#

 

 

花蓮大震韓團退光  主政者須有相對應變措施

簡瑞璋/桃園尊爵&天際飯店總裁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50) 人氣()

臺灣觀光的台南經驗 (台南南兜漫旅冠名贊助) 2.jpg

引言:

202311月,英國國家地理雜誌,將台南選入「2024年全球30個最酷景點」,20241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再將台南,評選為全球最值得參訪24個城市...

短短三個月,台南連續贏得歐美主流媒體青睞,讓臺灣在嚴峻的地緣政治風暴及台積電的全球焦點外,給了歐美國家對臺灣另一層面的認識。至少,還錯把臺灣當泰國的老外應該變少了,當然也進一步喚醒世界,2024旅遊目的地清單的即時更新!

從「一府二鹿三艋舺」開始,看見最古老城市的自信;從「沒來過台南不算到過臺灣」,看見城市拚搏觀光的底氣;從「穿街走巷」人文漫遊,看見古都詮釋觀光的視野。台南,正善用他傳承的智慧,發掘400年古城的不朽。除連續贏得歐美媒體聚焦,也把全台首善的天龍國擠出榜單,而在國人驚覺入境觀光客成效不彰,以及花蓮因震災失去引以為傲的太魯閣門牌之際,我們是否能從台南經驗發現可借鏡元素?

130期論壇,我們從產官學視角解析台南,從國際媒體關注的理由到古城自我定位的眼光,還有各級政府,可以如何汲取台南經驗,打造自己的觀光品牌!#論壇召集人吳明駿

 

與談成員~

1.沒來過台南不算到過臺灣  看見城市拚觀光的底氣

(江惠明/麗新國際管理顧問總經理)

2.台南有模仿有創新  創造聲量帶進遊客量

(黃宗成/國立嘉義大學觀光休閒管理研究所教授)

3.台南觀光=產業+文化+設計+美學+科技+創新+國際化

(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研究所教授)

4.找出自己城市的特色  城市觀光不敗的真理

(蔡其昌/立法委員)

5.穿街走巷保國衛民  從台南經驗看臺灣觀光

(蘇衍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教授)

古都22.jpg

論述全文(記者孫于茜採訪編輯/台南市政府觀旅局圖片提供)

 

沒來過台南不算到過台灣  看見城市拚觀光的底氣

(江惠明/麗新旅館管理顧問總經理)

自台灣疫情解封後,台南城市的旅遊話題與能見度不斷提升,例如以今年 2024 年起,《台灣燈會在台南》一系列的全市全地域不同主題的燈綵活動,相互呼應著台南的觀光力度,總計約有1100多萬人次湧入台南各地燈節燈區,而其中新年祈福的遊客也超過510萬人次,周邊商機效應非常可觀,還有近期國際街頭裝置藝術的《紅球計劃-台南》,又再度響出一記話題共鳴,而台南之所以會如此獲得世界媒體關注青睞,有很大比例是因為台積電屢屢站上國際舞台,使得台灣能見度有非常顯著的提高之外,而旅遊領域在台灣會被世界相中的城市,確實就非台南莫屬。

「國家地理旅遊」在 202311 月公佈的全球最酷景點,這份全球30 個最引人入勝的旅遊景點名單中,約有一半的景點都位於歐洲,而台灣只有一個城市脫穎而出,那就是臺南。再者,CNN 亦於今年元月初,將臺南評為2024年最佳參訪地(Where to go in 2024The best places to visit),CNN主要以臺南美食為執筆議題開始,包括牛肉湯、蚵仔煎等;自然景觀與美景部分,有左鎮的草山月世界、鹽田的日落美景,當然古蹟與新興景點也都被一一地羅列在其中。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不難發現,台南之所以被世界媒體青睞的原因無他,正是因為台南的歷史,被賦予了新的人文詮釋與繽紛色彩的語意,台南境內隨處可見的歷史建築文物,都被新酷炫活力而成立的新博物館,台南各地的區域地方創生活動正蓬勃發展中,打造古都臺南的多元魅力,正是台南的觀光心法。

如果說,東京和台北,是日本和台灣看向世界的眼睛,那麼,京都和台南則分別代表著日本與台灣的靈魂,這無庸置疑!!「沒來過台南,不算到過台灣」,這已經是台南官方與民間單位,作為向全世界推廣台南的共識主軸訴求,以台南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首府脈絡優勢下,所有觀光方式推廣,都依附著歷史主線為策略,於是推動多年的各地老屋新創、美食節、溫泉季、城市音樂點燈、消費購物節等,如今都渲染了全台灣各地城市仿效加碼風潮,而台南經年規劃的《運河觀光城市-台南》工程,也已開始多時,力捧台南成為世界級運河觀光都市之列,府城不只步入『創意城市』的思維論述,更朝催生出創意氛圍這條觀光經濟體的道路前進。建立台南古都創意心生活的品牌體驗型態,就是目前台南與其它優秀城市的最大差異。

台灣各地的城鄉其實都各有特色,但旅遊觀光產業往往更需要有話題炒作,在向市場資本經濟靠攏趨勢下,一旦有成功的案例題材,各地便競相模仿的風潮,也就更造成了在台灣哪裡旅遊都差不多的評價和無法加深各地差異化的口碑,對國際的向外宣傳也就看不出無以替代的旅遊剛需強度。來台的境外旅客,目前還是以自主式自由行的客群類型居多,想要借鏡台南經驗,就必須先了解為府城觀光注入創新創價的能量,改變台南旅遊復興的思想運動,其精髓在哪裡?

與觀光客的體驗連接,或許是答案之一。自由行的國外觀光客想要什麼,首先就要為他們打造友善的旅遊環境,台南的古蹟公廟遍地,求籤解語的國際文字化就會更直觀,把英//韓文的內容介紹放到 Google Map 上面,產出連結的店家 QR Code,都讓國際旅客更方便,也更能世界接軌,尤其台南是座古都,在官方民間的共同推力下,讓歷史守住傳統,讓文化樂於革新,旅遊新鮮感的互動,起心動念的起點往往在於如何說好一個故事,以及如何設計出讓入境的觀光客看到不一樣的在地生活模式,傳遞最有興趣的片段,這些都是不斷成功的方法。

台灣各地優秀城市很多,願能創造各自的人間煙火,點燃各自的豐富炫麗。#

 

 

台南有模仿有創新  創造聲量帶進遊客量

(黃宗成/國立嘉義大學觀光休閒管理研究所教授)

文章標籤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76) 人氣()

疫後觀光的國旅空窗(台東日暉渡假村冠名贊助) 疫後觀光的國旅空窗(129)

 

引言:

農曆春節假期結束一個月,全台旅宿業住房成績陸續揭曉..許多景區業者的住房在初二到初四,這個傳統的當然滿房日一一摃龜,六到八成是最好看的帳面數字,更多的風景區則是創下15~20年來的最低住房紀錄..

 

國旅寒冬!這是多數媒體給這現象的直觀註解,部份媒體甚至以業者哄抬房價的必然報應下標調侃..這些景況果然就是寒天飲冰水,果然就是一顆老鼠屎..在笑罵由人扮演過街老鼠的此刻,我們找到解方對策可能才是上策!

 

為數不多的入境客集中北台灣,在疫情前就是日常!願意環島雨露均霑全台業者的陸客,在兩岸政治紛擾下,已從單純的商業行為變成攻防武器,主政者一天拿不出解方,這個以商逼政的認知戰,每兩年選舉就要重演一次..

 

因此,論壇129期,我們邀請清一色全台景區業者,實地瞭解疫後國門解封,在對岸遲不解禁陸客團來台,及交通部無法因應入境客集中天龍國,提出「智慧分流」有效配套政策下,這些偏鄉業者奮力抵抗國旅寒冬的故事..而令人憂心的是,更嚴酷的霸王級寒流還在後面!# 論壇召集人吳明駿

 

 

與談成員~

1.以更宏觀的觀光國策  提早迎來國旅春天

(江惠明/麗新國際管理顧問總經理)

2.增加兩岸善意  有助臺灣旅遊市場活絡

(柯經一/救國團總團部事業處處長)

3.疫後觀光國旅陷空窗  背後真相曝光

(張琄菡/花蓮縣旅館公會理事長)

4. 疫後觀光集中都會區  空窗解方首重分流

 (張積光/墾丁福華渡假飯店總經理)

5. 政府引導旅客分流  實現全域旅遊發展

 (梁哲凡/花蓮理想大地副董事長)

6. 疫後解封報復出國  飛出去的比飛進來多

 (鄭越才/台東日暉國際渡假村董事長)

129期.jpg

論述全文(記者孫于茜採訪編輯/楊文慶攝影)

 

以更宏觀的觀光國策  提早迎來國旅春天

(江惠明/麗新國際管理顧問總經理)

自國門解封後,旅遊產業評估台灣國旅會因國人瘋出境旅遊,而受巨大衝擊,然而政府不斷宣導整體旅遊產業,都偏於樂觀的趨勢。

 

根據交通部觀光署最新統計,2023111月觀光旅館業平均住用率為60.13%,一般級旅館則為47.99%,政府部門以上列數據跟2022年相比,表示比疫情前有增幅,政府再以來台旅客量能舉例,2023年整年度來台旅客人數有648萬餘人次,大約已逐漸恢復至2011年前水準,然而台灣的國旅景氣真的已經要復甦了嗎,答案當然是未必。

 

對台灣旅遊產業來說,無論是出境旅遊或國旅市場,都有非常直觀的顯性危機,在全球經濟通膨、物價逐漸飛漲的壓力下,出境旅遊將面臨高額的消費預算,且出境旅遊大都是計劃性旅遊,客群消費頻率較為固定,不若國旅在天數和預算上,都相對有更多的選擇彈性和機動性,而外國遊客來台人數尚不見有明顯成長,能為國旅加分的量能不夠多,最後國旅近幾年被國人所詬病的缺點,如同質性過高、差異性不明顯,城旅與景區的遊客量體不均差異逐漸拉大,以及偶有業者伺機抬價現象,都是國旅我輩同業所要面臨的嚴厲課題。

 

而國旅的空窗期,會有怎樣的現象差異呢?,就以台南整體的旅宿市場為例,從觀光局數據解析,在2023年觀光級旅館的最淡月與最旺月的整體總營收,差異有1,740,865,290元,一般級旅館的淡旺月差異高達3,194,720,770元,整體平均淡旺月住用率之差異則有23.37%的落差空間,以觀光著稱的台南市尚且如此,放眼全台在國旅空窗期的市場落差則會更大。

 

談到城旅與景區的國旅營收,在各地域性和季節性,營收表現都互有消長,但以城旅最具代表性的台北市,觀光級的城旅類型飯店來說,202319月份營收均值,每家飯店營收平均約23千萬至28千萬,然而同期的澎湖喜來登,卻有41千萬的表現,宜蘭的蘭城晶英更是高達10億營收,這反映出接下來,面臨如何能有效導流客群,展現各地的旅遊特色是非常重要的。

 

觀光回春還需時間醞釀,不會立即反彈,解封後國際客的回流不如預期,商務客銳減是關鍵之一,傳統國旅趨勢仍將以主題式的行程,如櫻花季、楓葉季等景區式主題,最受到旅客歡迎,但近幾年開始,入境的國外旅客和國內的年輕客群,已朝向選擇市場稀缺的主題、或非主流旅遊資源的主題性行程為主,像是司馬庫斯生態系、武陵櫻花百花季、阿里山林鐵歷史等,含金量高的特殊限量行程,逐漸炒熱起來,而不斷推陳出新的樂園造節、各縣市政府舉辦的非典型民俗慶典活動,也都是能從北部城旅客群,分流至各地消費的有效策略。

 

而最後,同業最關切的兩岸組團往來旅遊的問題,這絕對是政府單位必須趕緊解決的政治問題,根據交通部觀光署公告,20242月具辦理接待大陸人民來台觀光之旅行社名單,就至少有255家,至於大陸地區組團社名單,據陸媒報導第1到第6批加總則有311家,足見兩岸民間單位都希望,能儘速開放赴台赴陸旅遊,然而政治情勢時刻變化,取決於政策何時開放,當然也不只是兩岸,國旅聚焦日韓和新南向政策,都需要有更宏觀的地緣島鏈旅遊國策,才能讓國旅空窗能提早迎來春天。#

 

 

增加兩岸善意  有助臺灣旅遊市場活絡

(柯經一/救國團總團部事業處處長)

解封後,國門開放前,國旅市場有明顯的回溫,但是去年10月後,隨著各國陸續放寬入境限制,國旅市場也因國人出國旅遊的人數漸漸增多,而逐漸衰退,今年的跨年及春節感受尤其明顯。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4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