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 臺灣觀光發展論壇【數位變革】 (交通部觀光署)
(記者孫于茜編輯整理)
第十屆臺灣觀光發展論壇,【數位變革】論壇,於113年9月7日在墾丁福華飯店舉辦。論壇三大主題,分別是「全球觀光趨勢之數位判讀」、「主力客源市場之產品變革」及「在地觀光發展之機會挑戰」。兼顧產業趨勢新知、市場情報分享及在地發展建議三大面向。以下是內容摘要。
貴賓致詞
立法委員蔡其昌 /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 /屏東縣觀光旅遊處處長黃國維 /恆春半島產業聯盟創會理事長張積光 /中華民國民宿協會全國聯合會前總會長劉玲玲
立法委員蔡其昌表示,論壇已連續舉辦十年,見證台灣觀光產業的發展歷程。論壇首次移師墾丁,並不是因為媒體報導墾丁的觀光狀況,而是希望透過論壇能帶動屏東及墾丁的發展。蔡其昌強調,這個論壇不僅是一年一度的活動,而是一個365天持續運作的平台,讓產官學的意見得以交流,解決業界的問題。過去十年,蔡其昌以民意代表的角色,負責將業者的聲音傳達給政府部門。例如,不斷地討論如何提升觀光產業的地位,將觀光局提升為觀光署,現在已經實現。
蔡其昌強調,觀光不僅是觀光署,這是一個涉及到多個部門的跨領域議題。無論是交通、住宿、飲食,甚至是每位旅客接觸到的人和事,都是觀光的一部分。因此,需要讓政府各部門,甚至是地方首長,擁有「觀光DNA」,觀光產業才能真正被推動起來。蔡其昌表示,這個論壇已累積了一定的品牌效應,未來將繼續努力,探討觀光產業的未來趨勢,並持續為觀光產業解決困境。
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強調,智慧轉型是台灣觀光未來發展的關鍵。觀光署也將於今年12月舉辦AI與智慧轉型博覽會,邀請學者和專家分享成功的智慧轉型案例,希望業者積極參與即將舉辦的博覽會,以掌握未來的市場機會。
屏東縣交通旅遊處處長黃國維指出,屏東縣政府未來將聚焦於強化旅遊產業的韌性,尤其是在疫情後期挑戰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如何幫助產業應對變局是縣府的重要任務。他強調,「觀光主流化」是觀光發展的核心概念,政府必須跨部門合作,全面推動觀光相關的政策與措施。
恆春半島觀光產業聯盟創會理事長張積光表示,台灣觀光發展論壇舉辦9年間,他年年爭取能至墾丁舉辦,讓南臺灣業者也能有經營知識成長的機會。這次終於移師墾丁並由屏東縣民宿協會主辦,就必須特別提到蔡其昌委員,在推動民宿法規改革上所做的努力,尤其是民宿房間數限制從5間提升至8間的改變,為業者帶來巨大的成長機會。
中華民國民宿協會全聯會前總會長劉玲玲表示,隨著台灣民宿產業的成長,法規要不斷調整以適應產業需求。要特別感謝蔡其昌委員在民宿管理法規的改革,將民宿房間提升到8間,為返鄉年輕人接手民宿提供新契機,並呼籲業者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共同迎接民宿產業的新機遇,繼續推動台灣觀光業的進步與升級。#
專題演講(2-1)臺灣觀光發展論壇十年有感
主講人:蔡其昌(立法委員/臺灣觀光發展論壇創辦人)
墾丁觀光需創造差異與回憶
針對近日媒體對墾丁的眾多報導,蔡其昌立委對旅行的定義是「找差異與回憶」。以墾丁為例,分享自己多次造訪的經驗,表示這片土地給予他深刻的回憶,這也是他每年都會再訪的原因。他認為,觀光業的成功不僅在於美麗的景色,還要能夠創造與其他地區的差異,讓遊客能夠記住獨特的體驗。「當差異化和回憶的成本變低,旅遊業自然會興旺。」
提升交通及公共建設,減少遊客付出的代價
蔡其昌指出,目前台灣觀光產業面臨的問題之一是高旅遊成本,這不僅包括住宿和飲食,還包括交通不便的問題。舉例,高鐵若能延伸至屏東甚至墾丁,將大幅降低遊客前往墾丁的時間成本,增加該地區的吸引力。蔡其昌表示,自己從高雄到墾丁耗費兩個半小時的車程,這樣的代價讓許多遊客卻步。因此,政府必須投入資源改善交通與基礎設施。此外,蔡其昌還談到墾丁大街的公共建設問題,認為當地的街道設計不夠人性化,行人走在街上容易遇到車輛,缺乏安全感。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資源,提升街區環境,讓遊客能夠更加悠閒地享受觀光體驗。
法規與時俱進,推動民宿與露營業發展
蔡其昌也關注到觀光相關法規的問題,特別提到民宿與露營產業的發展受到舊法規的限制。政府應與時俱進,調整相關規範,並且積極推動露營業的合法化,以符合現代旅遊需求。另外,法規的落實也同樣重要。例如,一些業者可能會占用公共空間,甚至違法經營,這對其他守法業者不公平,並且影響遊客的體驗。因此,政府必須加強法規的執行力,確保觀光環境的秩序。
資訊透明與主動行銷,提升觀光吸引力
在推動觀光產業發展方面,蔡其昌強調資訊透明的重要性。他認為,市場資訊應該更加公開透明,讓遊客可以主動獲取各種旅遊選擇,而不是僅依賴部分負面消息來決定是否造訪某個地區。例如,當一些報導聚焦於墾丁物價過高的個案時,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錯誤的印象。然而,墾丁也有許多價格合理的選擇,從高端酒店到青年旅館應有盡有。因此,蔡其昌呼籲政府應該主動展現這些多元化的選擇,幫助消費者做出更理性的決策。
建立觀光DNA,讓每個人都成為觀光推動者
蔡其昌最後總結,觀光產業的成功需要全民的參與,每個家庭、每個社區都應該具備「觀光DNA」,共同創造友善的觀光環境。他認為,台灣有許多尚未被充分開發的觀光資源,只要能夠善加利用、適當行銷,便能夠讓台灣的觀光業再度繁榮。#
專題演講(2-2)新政府的觀光思維與前瞻
主講人:林信任(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
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強調數位化轉型、永續旅遊以及國際市場拓展的重要性。指出台灣未來的觀光發展策略將以品牌行銷、提升國際能見度以及創造更多高價值的旅遊體驗為核心。
林信任指出,觀光局已升格為觀光署,這使得行政效率大幅提升,特別是在推動跨部會合作方面更具執行力。例如,針對新南向政策的實習計畫,觀光署將討論是否延長實習生的實習時間,以滿足業界需求。此外,觀光署在今年推出台灣觀光新品牌3.0,以台灣的文化與自然魅力行銷全球。該品牌結合了書法元素,旨在吸引國際旅客,讓台灣成為一個具文化底蘊的旅遊目的地。未來,台灣將致力於提升觀光品質,並將目標訂為每年吸引1000萬國際觀光客,提升產值及旅遊體驗。
在推動綠色永續旅遊方面,觀光署將繼續與國際企業合作,發展智慧景區與永續旅遊模式。台灣已在世界百大綠色旅遊故事評選中名列前茅,未來,將進一步推動「月光海」及綠島等地的永續旅遊發展。
在數位化轉型方面,觀光署已著手推動觀光業的數位化補助計畫,並在12月的數位博覽會中展示數位化技術的應用。他提到,數位工具如無人機拍攝、沉浸式體驗等,已成為國際旅遊行銷中的重要趨勢。
面對國際市場激烈競爭,林信任也指出,台灣將加強在美國及東南亞市場的推廣,尤其是在印尼和印度等新興市場。預計在這些國家設立旅遊服務中心,擴大國際客源。同時,台灣還將推動與美國的航班合作,進一步拓展北美市場的旅遊客源。他強調,台灣與美國之間的航班數量已達到每週177班次,這為台灣進一步吸引美國旅客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此外,觀光署將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國內旅遊發展,並計劃於今年針對國內外旅客推出系列旅遊補助活動,以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體驗台灣四季之美。
最後,林信任強調,台灣觀光未來發展將持續以提升品質、創新行銷策略,及推動永續旅遊為核心目標。他指出數位轉型與綠色旅遊結合,將使台灣在國際旅遊市場中擁有更大的競爭力。隨著觀光署的不斷努力,台灣有望成為亞洲區域內一個兼具文化深度與現代化技術的旅遊目的地。#
主題論壇(3-1) 全球觀光趨勢之數位判讀
主持人: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黃慧琴(VISA台灣區總經理) /彭孟慈(思多葛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昭輝(MTT旅遊集團執行長)
在全球觀光業逐漸走出疫情陰霾之際,如何利用數位化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力成為關鍵議題,隨著全球旅遊市場的復甦,數位化變革將成為觀光業未來發展的主軸。與談人一致認為,數位技術的運用不僅能提升旅客體驗,還有助於行銷策略的精準化。本場次,由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兼主任劉喜臨主持,邀請VISA台灣區總經理黃慧琴、思多葛市場研究公司總經理彭孟慈,以及MTT旅遊集團執行長吳昭輝等業界專家擔任與談人,共同探討觀光業的數位化趨勢、挑戰與未來機遇。
數位支付和數據分析掌握觀光業趨勢
VISA台灣區總經理黃慧琴指出,數位支付和數據分析是當前全球旅遊市場的兩大趨勢。VISA針對臺灣觀光消費者行為調查顯示,出境人次已接近疫情前水準,消費金額與2019年相比已是倍增,前三大消費國家分別為日本、韓國、美國。數據顯示,經過三年疫情,旅客在旅遊行程中,希望獲得更高的彈性與便利性,願意支付較高的費用來換取個性化的體驗。
入境方面,6成以上消費者偏好獨立訂購行程,特別是新加坡遊客(76%)與南韓遊客(69%)。3成消費者則偏好混合式行程,自己買機票、訂飯店,但當地體驗則透過包套行程購買。只有不到1成消費者,購買全包式行程。疫後趨勢最大的改變是帶動了OTA及在地行程如KKDAY等迅速的業務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