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 臺灣觀光發展論壇【數位變革】 (交通部觀光署)
(記者孫于茜編輯整理)
第十屆臺灣觀光發展論壇,【數位變革】論壇,於113年9月7日在墾丁福華飯店舉辦。論壇三大主題,分別是「全球觀光趨勢之數位判讀」、「主力客源市場之產品變革」及「在地觀光發展之機會挑戰」。兼顧產業趨勢新知、市場情報分享及在地發展建議三大面向。以下是內容摘要。
貴賓致詞
立法委員蔡其昌 /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 /屏東縣觀光旅遊處處長黃國維 /恆春半島產業聯盟創會理事長張積光 /中華民國民宿協會全國聯合會前總會長劉玲玲
立法委員蔡其昌表示,論壇已連續舉辦十年,見證台灣觀光產業的發展歷程。論壇首次移師墾丁,並不是因為媒體報導墾丁的觀光狀況,而是希望透過論壇能帶動屏東及墾丁的發展。蔡其昌強調,這個論壇不僅是一年一度的活動,而是一個365天持續運作的平台,讓產官學的意見得以交流,解決業界的問題。過去十年,蔡其昌以民意代表的角色,負責將業者的聲音傳達給政府部門。例如,不斷地討論如何提升觀光產業的地位,將觀光局提升為觀光署,現在已經實現。
蔡其昌強調,觀光不僅是觀光署,這是一個涉及到多個部門的跨領域議題。無論是交通、住宿、飲食,甚至是每位旅客接觸到的人和事,都是觀光的一部分。因此,需要讓政府各部門,甚至是地方首長,擁有「觀光DNA」,觀光產業才能真正被推動起來。蔡其昌表示,這個論壇已累積了一定的品牌效應,未來將繼續努力,探討觀光產業的未來趨勢,並持續為觀光產業解決困境。
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強調,智慧轉型是台灣觀光未來發展的關鍵。觀光署也將於今年12月舉辦AI與智慧轉型博覽會,邀請學者和專家分享成功的智慧轉型案例,希望業者積極參與即將舉辦的博覽會,以掌握未來的市場機會。
屏東縣交通旅遊處處長黃國維指出,屏東縣政府未來將聚焦於強化旅遊產業的韌性,尤其是在疫情後期挑戰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如何幫助產業應對變局是縣府的重要任務。他強調,「觀光主流化」是觀光發展的核心概念,政府必須跨部門合作,全面推動觀光相關的政策與措施。
恆春半島觀光產業聯盟創會理事長張積光表示,台灣觀光發展論壇舉辦9年間,他年年爭取能至墾丁舉辦,讓南臺灣業者也能有經營知識成長的機會。這次終於移師墾丁並由屏東縣民宿協會主辦,就必須特別提到蔡其昌委員,在推動民宿法規改革上所做的努力,尤其是民宿房間數限制從5間提升至8間的改變,為業者帶來巨大的成長機會。
中華民國民宿協會全聯會前總會長劉玲玲表示,隨著台灣民宿產業的成長,法規要不斷調整以適應產業需求。要特別感謝蔡其昌委員在民宿管理法規的改革,將民宿房間提升到8間,為返鄉年輕人接手民宿提供新契機,並呼籲業者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共同迎接民宿產業的新機遇,繼續推動台灣觀光業的進步與升級。#
專題演講(2-1)臺灣觀光發展論壇十年有感
主講人:蔡其昌(立法委員/臺灣觀光發展論壇創辦人)
墾丁觀光需創造差異與回憶
針對近日媒體對墾丁的眾多報導,蔡其昌立委對旅行的定義是「找差異與回憶」。以墾丁為例,分享自己多次造訪的經驗,表示這片土地給予他深刻的回憶,這也是他每年都會再訪的原因。他認為,觀光業的成功不僅在於美麗的景色,還要能夠創造與其他地區的差異,讓遊客能夠記住獨特的體驗。「當差異化和回憶的成本變低,旅遊業自然會興旺。」
提升交通及公共建設,減少遊客付出的代價
蔡其昌指出,目前台灣觀光產業面臨的問題之一是高旅遊成本,這不僅包括住宿和飲食,還包括交通不便的問題。舉例,高鐵若能延伸至屏東甚至墾丁,將大幅降低遊客前往墾丁的時間成本,增加該地區的吸引力。蔡其昌表示,自己從高雄到墾丁耗費兩個半小時的車程,這樣的代價讓許多遊客卻步。因此,政府必須投入資源改善交通與基礎設施。此外,蔡其昌還談到墾丁大街的公共建設問題,認為當地的街道設計不夠人性化,行人走在街上容易遇到車輛,缺乏安全感。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資源,提升街區環境,讓遊客能夠更加悠閒地享受觀光體驗。
法規與時俱進,推動民宿與露營業發展
蔡其昌也關注到觀光相關法規的問題,特別提到民宿與露營產業的發展受到舊法規的限制。政府應與時俱進,調整相關規範,並且積極推動露營業的合法化,以符合現代旅遊需求。另外,法規的落實也同樣重要。例如,一些業者可能會占用公共空間,甚至違法經營,這對其他守法業者不公平,並且影響遊客的體驗。因此,政府必須加強法規的執行力,確保觀光環境的秩序。
資訊透明與主動行銷,提升觀光吸引力
在推動觀光產業發展方面,蔡其昌強調資訊透明的重要性。他認為,市場資訊應該更加公開透明,讓遊客可以主動獲取各種旅遊選擇,而不是僅依賴部分負面消息來決定是否造訪某個地區。例如,當一些報導聚焦於墾丁物價過高的個案時,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錯誤的印象。然而,墾丁也有許多價格合理的選擇,從高端酒店到青年旅館應有盡有。因此,蔡其昌呼籲政府應該主動展現這些多元化的選擇,幫助消費者做出更理性的決策。
建立觀光DNA,讓每個人都成為觀光推動者
蔡其昌最後總結,觀光產業的成功需要全民的參與,每個家庭、每個社區都應該具備「觀光DNA」,共同創造友善的觀光環境。他認為,台灣有許多尚未被充分開發的觀光資源,只要能夠善加利用、適當行銷,便能夠讓台灣的觀光業再度繁榮。#
專題演講(2-2)新政府的觀光思維與前瞻
主講人:林信任(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
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強調數位化轉型、永續旅遊以及國際市場拓展的重要性。指出台灣未來的觀光發展策略將以品牌行銷、提升國際能見度以及創造更多高價值的旅遊體驗為核心。
林信任指出,觀光局已升格為觀光署,這使得行政效率大幅提升,特別是在推動跨部會合作方面更具執行力。例如,針對新南向政策的實習計畫,觀光署將討論是否延長實習生的實習時間,以滿足業界需求。此外,觀光署在今年推出台灣觀光新品牌3.0,以台灣的文化與自然魅力行銷全球。該品牌結合了書法元素,旨在吸引國際旅客,讓台灣成為一個具文化底蘊的旅遊目的地。未來,台灣將致力於提升觀光品質,並將目標訂為每年吸引1000萬國際觀光客,提升產值及旅遊體驗。
在推動綠色永續旅遊方面,觀光署將繼續與國際企業合作,發展智慧景區與永續旅遊模式。台灣已在世界百大綠色旅遊故事評選中名列前茅,未來,將進一步推動「月光海」及綠島等地的永續旅遊發展。
在數位化轉型方面,觀光署已著手推動觀光業的數位化補助計畫,並在12月的數位博覽會中展示數位化技術的應用。他提到,數位工具如無人機拍攝、沉浸式體驗等,已成為國際旅遊行銷中的重要趨勢。
面對國際市場激烈競爭,林信任也指出,台灣將加強在美國及東南亞市場的推廣,尤其是在印尼和印度等新興市場。預計在這些國家設立旅遊服務中心,擴大國際客源。同時,台灣還將推動與美國的航班合作,進一步拓展北美市場的旅遊客源。他強調,台灣與美國之間的航班數量已達到每週177班次,這為台灣進一步吸引美國旅客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此外,觀光署將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國內旅遊發展,並計劃於今年針對國內外旅客推出系列旅遊補助活動,以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體驗台灣四季之美。
最後,林信任強調,台灣觀光未來發展將持續以提升品質、創新行銷策略,及推動永續旅遊為核心目標。他指出數位轉型與綠色旅遊結合,將使台灣在國際旅遊市場中擁有更大的競爭力。隨著觀光署的不斷努力,台灣有望成為亞洲區域內一個兼具文化深度與現代化技術的旅遊目的地。#
主題論壇(3-1) 全球觀光趨勢之數位判讀
主持人: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黃慧琴(VISA台灣區總經理) /彭孟慈(思多葛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昭輝(MTT旅遊集團執行長)
在全球觀光業逐漸走出疫情陰霾之際,如何利用數位化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力成為關鍵議題,隨著全球旅遊市場的復甦,數位化變革將成為觀光業未來發展的主軸。與談人一致認為,數位技術的運用不僅能提升旅客體驗,還有助於行銷策略的精準化。本場次,由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兼主任劉喜臨主持,邀請VISA台灣區總經理黃慧琴、思多葛市場研究公司總經理彭孟慈,以及MTT旅遊集團執行長吳昭輝等業界專家擔任與談人,共同探討觀光業的數位化趨勢、挑戰與未來機遇。
數位支付和數據分析掌握觀光業趨勢
VISA台灣區總經理黃慧琴指出,數位支付和數據分析是當前全球旅遊市場的兩大趨勢。VISA針對臺灣觀光消費者行為調查顯示,出境人次已接近疫情前水準,消費金額與2019年相比已是倍增,前三大消費國家分別為日本、韓國、美國。數據顯示,經過三年疫情,旅客在旅遊行程中,希望獲得更高的彈性與便利性,願意支付較高的費用來換取個性化的體驗。
入境方面,6成以上消費者偏好獨立訂購行程,特別是新加坡遊客(76%)與南韓遊客(69%)。3成消費者則偏好混合式行程,自己買機票、訂飯店,但當地體驗則透過包套行程購買。只有不到1成消費者,購買全包式行程。疫後趨勢最大的改變是帶動了OTA及在地行程如KKDAY等迅速的業務成長。
(圖由VISA提供)
Visa數據顯示,2023年10月至今,前10大入台刷卡市場排名,依序為美國、香港、日本、新加坡、中國、南韓、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加拿大。Z世代年輕消費者熱衷領域成旅遊亮點,跨境旅遊(64% Z世代在2024年提高旅遊預算)、電競遊戲(台灣是全球第17大電競市場)、音樂盛會(這群人有最高的參與度,並100%永遠 在尋找新的現場音樂活動)。以上資料都可做為業者在旅遊趨勢轉變上的掌握。
數據分析,是精準行銷的基礎
思多葛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孟慈分享了與台灣觀光署合作進行的市場調查結果指出,精準行銷和旅客需求分析,是提升觀光業效益的關鍵。她強調,台灣在旅遊市場中擁有豐富的資源,但需要透過細緻的數據分析來了解不同國家的旅客偏好與消費模式。
旅遊決策的相關數據,行前規劃時間約為1-2個月前開始規劃。6成旅客使用OAT訂房,其中,日本與韓國民眾使用國內業者的OTA較多,新加坡與泰國則使用國際性的OTA較多;4成旅客來臺前看過臺灣觀光宣傳廣告或旅遊報導,以網際網路、親朋好友口碑宣傳占比及影響傾向高;其中網際網路占比超過9成,比率較108年6成9增加。
(圖由思多葛市場研究提供)
根據調查顯示,許多國際旅客對台灣的印象集中在「美食」和「風光景色」上,但若要提升旅客的黏著度與重遊率,台灣需要進一步強化旅遊產品的獨特性和創新性,並加強數位化行銷手段。彭孟慈指出,美國旅客來台消費最高,但他們的重遊意願卻低於亞洲旅客,顯示出台灣在吸引重遊客方面仍有改善空間。
從數據中挖掘商機
MTT旅遊集團執行長吳昭輝則從業者的角度,分享了如何運用數據來捕捉市場趨勢和商機。他認為,數位化技術不僅能提高營運效率,還能為企業帶來新的商業模式。例如,透過數據分析了解旅客的消費習慣和偏好,業者可以更靈活地調整產品策略,提供個性化的旅遊服務。吳昭輝強調,觀光業的數位化轉型需要更多的跨領域合作。他提到,台灣的業者在數位能力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應加強數位平台的建設和應用,並與政府和相關部門合作,共同推動數據開放和共享,以創造更好的旅遊環境和體驗。
轉型中的挑戰與機遇
面對數位化轉型的挑戰,三位專家均認為,台灣觀光業在數位基礎建設和數據應用上需進一步強化。劉喜臨教授總結指出,台灣觀光產業應優先從提升服務品質和創新旅遊體驗著手,並持續推動數位化轉型,讓台灣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黃慧琴補充說:「台灣有友善的旅遊環境和優質的治安,這些都是吸引旅客的重要因素。但如何將這些優勢透過數位化手段更好地展示給潛在旅客,是我們亟需解決的課題。」
論壇最後,各與談人呼籲政府應加強數據開放政策,為業者提供更多數據支持,以助力觀光業的數位化發展。同時,也建議觀光業者應加強與國際市場的連結,積極擴展數位行銷渠道,提升台灣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全球競爭力。#
主題論壇(3-2)主力客源市場之產品變革
主持人:黃宗成(國立嘉義大學觀光休閒管理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張雅琇(新亞旅行總經理) /楊琮霖(金龍旅遊總經理) /游世吉(東風國際旅行社董事長) /張惠雁(同城華里旅行社董事長) /呂儼展(興展創意數位總經理)
在全球旅遊市場逐漸恢復之際,如何優化旅遊產品以吸引更多主力客源市場,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在「主力客源市場之產品變革」主題論壇中,由國立嘉義大學觀光休閒管理研究所教授黃宗成主持,與談人包括新亞旅行總經理張雅琇、金龍永盛旅行社總經理楊琮霖、東風國際旅行社董事總經理游世吉、同城華里旅行社董事長張惠雁,以及興展創意數位總經理呂儼展,共同討論台灣旅遊產品的變革策略和挑戰。
聚焦日本市場:深化產品結構以吸引高價值旅客
新亞旅行總經理張雅琇以其在日本市場50年的經驗,強調了迎合日本旅客需求的重要性。因日本旅客對住宿和交通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注重個人隱私及空間,因此住宿必須提供兩張單人床,避免夫妻同床。此外,日客喜愛文化深度遊,台灣應加強推廣像八田與一紀念園區等具有歷史意義的景點。同時,應增設日本直飛高雄的航班,並優化南部交通網絡,以利深入探索台灣南部。另外,日本修學旅行市場潛力巨大,應加強與日本學校合作,擴大修學旅行規模,培養未來的重遊客。
探索東南亞市場:重點開發新南向市場潛力
東風國際旅行社董事長游世吉指出,111-112年間,東南亞市場尤其越南和印尼兩國增長迅速,但113年,因各國競爭日益加大,導致市場放緩,如日、韓、泰、中等地,透過旅遊基礎設施提升、加強行銷宣傳措施,吸引大量國際旅客,例如中國開放觀光產生的虹吸效應等。建議政府加強國際宣傳曝光度、開放觀宏簽證國家資格社限制,以利觀光推動。
金龍永盛旅行社總經理楊琮霖則強調,商務旅遊的發展潛力巨大。建議應改善商務旅遊的基礎設施,提供便捷的交通選擇,並將商務活動與觀光活動相結合,延長旅客在台灣的停留時間。同時,應加強國際宣傳,強化台灣作為國際會議與展覽目的地的品牌形象。
穆斯林市場:解決飲食與住宿問題以提升吸引力
興展創意數位公司總經理呂儼展強調,穆斯林市場的發展潛力不可忽視,但許多穆斯林旅客對台灣的住宿和餐飲選擇仍不滿意,呼籲業者提供更多符合穆斯林需求的服務,例如清真飲食和祈禱設施,並且加強與馬來西亞的穆斯林旅行社合作,提供更符合其文化和宗教習慣的服務,以提升台灣在穆斯林市場的競爭力。
數位化行銷與品牌建設:提升台灣旅遊形象
如何透過數位化行銷和品牌建設,來提升台灣的國際旅遊形象。興展創意數位總經理呂儼展提到,交通部觀光署針對年長旅客設計「凰金遊程」,旨在提供安全、健康且舒適的旅遊體驗。他建議,應將這類針對特定市場的品牌認證推廣至國際市場,吸引更多外國旅客來台觀光。
航空與交通基礎設施:打破瓶頸迎接更多旅客
同城華里旅行社董事長張惠雁指出,南台灣需要更多國際直飛航班來增強與外國市場的連接性。但目前的航班數量和班次,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政府應積極協助開發更多國際航線。另外,菲律賓和泰國市場年輕旅客比例下降,而家庭和長者旅遊比例上升,業者應開發符合需求的旅遊產品,例如提供更多宗教活動及體驗式旅遊,吸引他們重遊台灣。
總結與展望:攜手政府與業界共創國際競爭力
主持人國立嘉義大學教授黃宗成總結指出,台灣的旅遊業要實現長期發展,必須持續深化市場研究,並調整產品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與談人一致認為,航空與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是吸引國際旅客的關鍵。政府與業界應密切合作,共同推動觀光政策的改革和數據開放,加強對外推廣力度,提升台灣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國際競爭力。#
主題論壇(3-3)在地觀光發展之機會挑戰
主持人:張積光(恆春半島觀光產業聯盟創會理事長)
與談人:黃國維(屏東縣交通旅遊處處長) / 高閔琳(高雄市觀光局局長) / 蘇衍綸(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台灣南部,觀光業面臨多重挑戰,特別是在交通便利性、國際宣傳和地方形象方面。論壇的第三場,以「在地觀光發展之機會挑戰」為主題,由恆春半島觀光產業聯盟創會理事長張積光主持,邀請屏東縣交通旅遊處處長黃國維、高雄市觀光局局長高閔琳,及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副所長蘇衍綸等專家,探討如何利用在地優勢推動南台灣觀光的未來發展。
南台灣觀光的挑戰與機會
恆春半島觀光產業聯盟創會理事長張積光提到,近年來南台灣觀光面臨多重挑戰,尤其是交通和航班不足問題成為阻礙。由於高雄國際機場的航班數量有限,導致國際旅客不易直達南部地區,這不僅限制了旅遊的便利性,也影響了整體遊客數量的成長。此外,墾丁地區的觀光形象,近期因多次負面報導受損,需要透過創新和整合資源來扭轉局面。並建議,屏東與高雄可合作推出「高屏護照」,透過聯合促銷活動,提升遊客在高雄和屏東兩地的消費意願和停留時間。
屏東縣積極發展品牌推四季旅遊
屏東縣從屏北到屏南,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原住民風情、珊瑚海岸、小琉球等多樣景觀,為旅客提供多元的觀光體驗。縣府也積極舉辦如南島婚禮等大型活動,整合文化、宗教、音樂會等不同元素,吸引不同年齡層的遊客參與,並致力於發展品牌活動,推廣屏東的四季旅遊。然而,屏東在推動觀光上也面臨挑戰,包括交通不便、航班不足,以及人力資源短缺等問題。特別是小港機場的班次不足,導致國外旅客的可及性受到限制。縣府希望中央政府能夠在交通基礎建設上給予更多支持,降低交通成本,並協助提升城市景觀和產業水平。
高雄市的品牌推廣策略
高雄市觀光局局長高閔琳強調,高雄市正在積極推動國際品牌建設,並將活動作為推廣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她提到,今年初舉辦的黃色小鴨展吸引了大量遊客,也展示了高雄的城市轉型。未來高雄將持續透過大型活動和國際巨星演唱會等方式吸引國際旅客,並結合當地觀光產業,提供更多元的旅遊體驗。高閔琳也談到,南台灣縣市應打群戰、團結合作,結合彼此的資源共同推廣。她表示,高雄將與屏東和台南等周邊城市合作,整合資源,共同拓展國際市場,透過這種跨區域合作,可提高南台灣整體的觀光吸引力。
在地文化與國際連結的重要性
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副所長蘇衍綸則從學術角度探討,在地文化與國際市場連結的機會。他強調,在地特色與文化是發展觀光的核心,並舉台南的成功例子,像是「從拉斐爾到梵谷」、「穿街走巷」的巷弄文化旅遊,以及「2024台灣文化創意博覽會」等,說明地方文化的魅力如何吸引國際遊客。他指出,台南市以獨特的古蹟、宗教文化以及美食為賣點,不斷吸引國內外旅客造訪,建議其他南台灣城市,應深入挖掘本地的文化和特色,並轉化為旅遊資源,透過多樣化的活動和產品,提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政府與業界的合作方向
論壇最後,與談人一致認為,南台灣觀光發展需要各方攜手合作,尤其在交通基礎建設、國際宣傳及品牌推廣等方面。張積光提出的「高屏護照」概念得到了與談人的支持,黃國維和高閔琳都表示願意進一步研究這項合作計劃的可行性,並希望透過共同努力改善南台灣觀光的困境。
此外,黃國維強調,地方政府在國際行銷方面確實存在資源有限的問題,呼籲中央政府和觀光署提供更多支援,以推動地方觀光的發展。他指出,交通便利性和國際連結,是吸引國外遊客的關鍵,建議中央政府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並幫助地方政府拓展國際市場。#
群組座談即席詢答
主持:蔡其昌(立法委員)
貴賓:林信任(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 / 黃國維(屏東縣交通旅遊處處長) / 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
高鐵延伸屏東進展順利,高雄段將於年底確定
屏東縣交通旅遊處處長黃國維表示,高鐵屏東段已無問題,主要挑戰集中在高雄段的環評問題,路線需要調整。由於高雄段涉及石化工業的地下管線及需拆遷千戶以上的民宅,政府選擇避開拆遷的路線,以保障居民居住正義。高雄段的最終路線將於今年年底確定。
屏南快速道路,大大減少交通時間及成本
針對南州交流道至恆春半島的快速道路建設,黃國維說明,該道路全長65.55公里,分為三段,將從台88快速道路延伸至恆春,目前已進入環評與綜合規劃階段。第一段將連接至楓港,第二段延伸至車城北區。這條快速道路將大幅縮短從高雄至恆春的車程,未來,從屏北到鵝鑾鼻最南端的車程可節省超過一小時,減少交通成本,提升恆春半島的交通便利性。
交通便利帶來的潛在旅遊挑戰
立法委員蔡其昌指出,未來交通便利後,墾丁旅遊業可能會面臨與宜蘭類似的問題。宜蘭自雪山隧道通車後,台北人可以當天往返,導致當地住宿需求減少。因此,墾丁未來需著重於創造獨特的旅遊體驗,吸引遊客過夜停留,而非僅依賴交通便利吸引一日遊旅客。他以自身為例,每次前往墾丁時,往往選擇停留兩晚以上,這是由於當地交通不便的旅遊成本較高,讓他更珍惜旅行體驗。但隨著交通便利,如何保持旅遊市場的競爭力,將成為地方政府與業者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解決墾丁旅遊亂象:價格透明化與業者自律
針對墾丁旅遊亂象,包括價格不透明、違規停車、噪音及露營車問題,屏東縣政府黃國維處長表示,過去有遊客反映墾丁大街價格不透明,縣政府已要求業者明確標價,並成立自製商圈協會處理消費糾紛。縣府也設立了完整的申訴與檢舉管道,遊客可隨時反映問題,縣府將立即處理,保障消費者權益。
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補充,根據電信大數據顯示,屏東的勝利新村等新景點遊客數量增加,但墾丁地區的遊客確實有減少趨勢。政府將持續加強對業者的教育訓練,提升服務品質,同時推動多元景點發展,分散遊客壓力。林信任表示:「觀光業的發展需依賴業者的自律與共識,政府將與業者共同努力,確保屏東旅遊業的持續成長。」
推動旅宿業數位化與永續發展
林信任提到,觀光署針對觀光業者已推出多項補助措施,包括秋冬補助及國旅補助等,但他強調業者應跳脫「補助依賴」的思維,接受電費等成本上升的現實,並通過內控管理、行銷及數位化轉型來解決問題。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教授兼主任劉喜臨進一步補充,觀光業者應避免成為「伸手產業」,應積極掌握數據資源,推動數位化轉型,提升競爭力。在數位化方面,建議政府公開更多數據,讓業者有效運用資源,提升市場應變能力。對於永續發展,政府已積極協助業者獲取國際永續標章,但地方政府也應參與,推動更多本地認證,幫助中小型業者與國際接軌。
發展國際機場 提升區域競爭力
蔡其昌立委呼籲,集中資源發展高雄小港機場及台中清泉崗國際機場,認為這兩座機場對南台灣及中部地區的旅遊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高雄小港機場是屏東、高雄及台南旅遊市場的重要樞紐,若能擴大航班與航點,將有助於南部地區發展成為國際航空樞紐。台中清泉崗國際機場則是中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隨著廉價航空的發展,該機場的航班與航點數量逐漸增加。若能進一步擴展清泉崗機場的航線,將能促進中部地區的經濟成長。他強調,北、中、南三大機場若能各自發展特色,將大幅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