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觀光之新人新政(桃園尊爵天際大飯店冠名贊助) 臺灣觀光之新人新政(131)

 

引言:

2024,全球觀光喜迎解封後蓬勃生機。而臺灣,除順利迎來新人新政新氣象外,觀光業仍有許多待解困境...

在策畫編採本期主題時,正值台北電腦展,出生台南的AI教父黃仁勳在臺掀起風潮,他所創建的輝達,除引領全球科技界目光外,更擁有難以被世界任何貿易體拒絕的核心競爭力,羨煞臺灣農漁傳統產業及觀光業者!

正如你我引以為傲的護國神山一樣,輝達除再次讓全球看見臺灣驚人的科技實力外,也攜手台積電一起站穩全球市值前十大企業。吃果子拜樹頭,經常被外國媒體拿來與蘋果創辦人比較的黃仁勳,最常用「貴人」來形容當年拉他一把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就像張忠謀也不止一次感念,他個人與台積電的「貴人」就是當年的孫運璿與李國鼎。

追本溯源,這些「貴人們」打造了沒人能抵制的企業體,也貢獻世人全新的未來世界樣貌。520即將滿月,我們可以期待臺灣觀光也能出現「貴人」嗎? 臺灣觀光論壇131期,主題就是「新人新政」,邀請大家一起加入我們,協尋臺灣觀光產業專屬的「貴人」! # 論壇召集人吳明駿

 

與談成員~

1. 找出來台觀光十大理由  請世界知名台灣人代言

蘇衍倫/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教授

2.花蓮大震韓團退光  主政者須有相對應變措施

簡瑞璋/桃園尊爵&天際飯店總裁

3.觀光業最困難時刻  主政者應檢視產業再進化

鄭越才/台東日暉國際渡假村董事長

4.觀光署訂目標有必要  但仍須落實具體作為

楊琮霖/金龍永盛旅行社總經理

5.新人要有新腦袋  除創新外更需企圖心及抱負

黃宗成/國立嘉義大學觀光休閒管理研究所教授

6.善用AI導入產業  佈局多元市場獎助銀髮旅遊

曾莉芹/墾丁福容飯店總經理

7. 信賴團隊帶頭衝  領東部觀光新猷

張琄菡/花蓮縣旅館公會理事長

8. 提升國際宣傳  打造具吸引力的臺灣旅遊品牌

柯經一/救國團總團部事業處處長

9. 台積電是臺灣護國神山  觀光應是臺灣的靈魂

余松樺/屏東縣民宿協會理事長

10. 台灣不只科技業  觀光能帶動更龐大民生產值

江惠明/麗新旅館管理顧問總經理

臺灣觀光之新人新政(131)

論述全文(記者孫于茜採訪編輯/台南市政府觀旅局圖片提供)

 

找出來台觀光十大理由  請世界知名台灣人代言

蘇衍倫/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教授

新政府行政團隊要大破大立,展現發展台灣觀光的決心,首先要用And 取代Either or,跨部會整合台灣所有的觀光資源,與相關部門充分合作,善用獨特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的優勢和機會,克服威脅,補強劣勢,營造台灣獨特的觀光風格和品味。要有台北不等於台灣的思維,借鏡日本政府透過「Visit Japan」(造訪日本)宣傳活動,向來到日本的外國觀光客推廣日本地方城市的資訊。建議採用「地方包圍首都」的策略,把發展重點放在地方觀光。讓海外旅客走出台北,認識不一樣的台灣,成為台灣的粉絲,一來再來。

 

觀光署應該傾全力支持地方政府,增設行銷專才,擴大和地方政府合作,與觀光業界共同努力,來推廣各地特色。以北北基、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屏澎東、宜蘭花蓮及金門馬祖為區域範圍,整合資源,依不同旅客的多元需求,規劃具有代表性的深度知性行程。由近而遠,由親而疏,先鎖定來自亞洲的觀光客,再擴展至歐美及其他國家地區,讓海外的旅客能多次造訪台灣。就像經營餐廳,在來客數無法增加的情況下,應設法提高客單價或消費頻率,創造來台灣旅遊的忠誠旅客。例如,推廣自行車與鐵道的環島,讓第二次來台的旅客能夠到台北以外的地方,體驗深度精緻的旅遊。台灣三分之二的土地被高山森林所覆蓋,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有 285 座,在全世界絕無僅有,應該以森林療癒為訴求,把台灣塑造成「療癒之島」。

 

交通部觀光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應相互合作,互相協力,針對署內管轄的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和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遊憇景點進行盤點,找出具有國際級的遊憇景點或步道,再聯合包裝行銷。例如榮獲世界步道大會首屆影展片的「淡蘭步道」系列形象影片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大會主席提到,「歐洲沒有綠色植被這樣豐富的步道景觀」,顯然非常有機會吸引愛好大自然的國外旅客。新北市觀旅局規劃的淡蘭古道不僅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因其壯麗多變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也被看好發展為台灣立足於國際的「朝聖之路」。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規劃的步道就有 126 條,台版大峽谷火焰山和集鄒族生活場域、早年林鐵文史於一身的阿里山特富野古道,都極具發展潛力。

 

此外,應該努力找出到台灣觀光的十大理由,請世界知名的台灣人為台灣觀光代言。例如,亞洲名廚江振誠經營的餐廳 Restaurant ANDRE 曾獲星國政府列為「到新加坡來的 44 個理由之一」。最近很夯的 AI 教父黃仁勳,每次訪台都是海內外媒體的焦點,可以利用他的影響力,為台灣觀光代言。#

 

 

花蓮大震韓團退光  主政者須有相對應變措施

簡瑞璋/桃園尊爵&天際飯店總裁

16任總統,副總統520就職登場,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為題發表演說。這是台灣在完成三次政黨輪替後,第一次同一政黨連續執政,肩負起帶領國家勇往前進的重責大任,為台灣展開歷史的新頁。有些人抱持期待,也有些人卻感到憂心,這代表著,朝野政黨能否分享各自理念,共同面對承擔國家種種的挑戰,尤其施政要不斷革新,更應該要有合作信念,國家才能踏出穩健步伐,開創台灣政治新風貌。如何秉持「人民至上」、「國家優先」的精神,順利推展國政,為民服務,為開創台灣政治的新風貌,共同期待。

 

觀光產業在疫情解封後,全球觀光市場開始回溫,各國政府無不積極加強觀光資源與建構,推出各式促銷措施,尤其全球觀光市場競爭已趨向白熱化,加上交通運輸費率大增,在全球性通貨膨脹高居不下下,使得觀光成本上揚,已進入高價旅遊時代,尤其大環境並不利於觀光產業發展,台灣如何重啟觀光政策,在旅遊成本高漲及地震災後,因應國際觀光環境劇變,吸引更多觀光客來台意願,有賴政府盡速順勢調整,協助台灣觀光產業突破目前的困境及瓶頸,再造台灣觀光產業發展,實乃當務之急。

 

今年0403花蓮大地震帶來觀光業極大災害及損失,已經影響整體台灣觀光發展,尤其是花蓮區域觀光資源首當其衝,短期內更難恢復原貌及榮景。以個人經營飯店體系為例,因地震影響而取消退團已達數佰團,尤其後續地震不斷,觀光客聞震色變,尤以花蓮觀光為首的韓國重點行程,短期內很難恢復及改善,只能歸究是天災難為,畢竟無人願以生命安全做為旅遊賭註。

 

然中央一再喊話協助重建搶救產業振興方案,但在消費者信心不足欲振乏力下,只能望市興嘆。業者們更是憂心忡忡!無法面對地震帶來的影響遠超過預期,尤其面對遊客信心不足及考驗下,短期內更難復甦,中央地方如果沒有相對應變措施,不只是國外的觀光客忘却止步,連國內旅遊均會遭受到很大的影響及嚴峻考驗,只能共同祈福台灣一切順利平安,台灣會更好!大家共同一起努力加油渡過難關!#

 

 

觀光業最困難時刻  主政者應檢視產業再進化

鄭越才/台東日暉國際渡假村董事長

觀光產業與其他相關服務業現階段是最艱難的時刻,難以回到疫情前的市場規模水準,無論是人力上的短缺,通膨壓力導致價格高漲等諸多不利因素下,長期而言,看不到春天何時到來~

 

國旅缺乏深度的旅遊商品、旅遊商品同質性過高,成為國內旅遊發展的不利項目,讓國人失去國旅的動力,當國外旅遊價格趨於穩定後的高價位來臨,國旅將可能重蹈以低價搶客的窘境。觀光業者應重新檢視各地吸引人的風土民情,透過資源的盤點整合與優化,推出更具深度的體驗性旅遊商品,經營在地化特色與著重文化體驗,以保持國旅吸引力。為了達成強化國旅商品深度,不得不面對觀光產業缺工嚴重問題,雖目前境外旅客人潮仍未重返疫前水準,但飯店等觀光人力短缺,短期內人力難以回流,尤以房務缺工嚴重;另在遊覽車駕駛人力也極度匱乏,相關人力補足仍有待政府充分與業者合作,輔以搭配政府政策介入,避免因缺乏人力折損國旅服務品質。

 

重新規劃觀光產業布局

不可測天災與外在環境影響威脅之特性,發展可持續性收入來源支持整合產業鏈上下游,透過垂直整合穩固體質外,亦加大多角化的投資力度,拓展多元收益分散風險。積極發展生活產業,避免單一產業受創而造成現金流週轉危機,以面對天災地變突發事件的挑戰。

 

建議觀光產業應朝AI 綠能發展改善能源環境

環保意識教育訓練在此時不景氣下進行即時啟動積極準備,因應低碳旅遊、綠色旅遊全球的消費趨勢。國際媒體曾報導全球觀光旅遊產業代表在2021年共同簽屬《格拉斯哥旅遊氣候行動宣言》,承諾2030年將排放量減半,並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為回應國際社會期待,我國政府單位近年亦積極推動永續觀光發展,觀光署2016年底提出「臺灣永續觀光發展方案」,透過制度推動落實永續觀光的理念,並在「2030臺灣觀光政策白皮書」中亦將永續觀光立為未來觀光發展的政策重點,積極參賽並取得全球綠色旅遊目的地標章、認證,希冀藉此減緩對觀光景點帶來負面的衝擊,強化國內觀光體質。然而,相對於政府的積極態度,觀光業者投入永續轉型仍屬萌芽階段,政策宣導消費者永續旅遊意識仍薄弱,因此業者未有迫切的轉型壓力,但隨著國際局勢會越來越多來自旅遊住宿行程減碳要求,我國觀光旅遊產業難以置身事外,未來推動ESG永續轉型、與國際永續旅遊接軌更為重要。

 

重質不重量的旅遊體驗亦為主要訴求發展趨勢,如何順應永續趨勢,運用AI 綠能發展改善能源危機導致高電價上漲趨勢產生經營危機,運用數位科技 瞭解客戶需求,透過分眾服務提供深度體驗與客製化旅遊產品,亦考驗觀光業者智慧創新能力。#

 

 

觀光署訂目標有必要  但仍須落實具體作為

楊琮霖/金龍永盛旅行社總經理

台灣發展觀光,不管是入境或國旅,都急需跨部會合作,雖觀光局已升格觀光署,但許多跨部會溝通,仍須持續由行政院統籌,進行跨部會溝通及資源整合,才能全面推動台灣發展觀光。

 

業者較擔心的是,觀光署針對台灣觀光發展的願景藍圖及長遠性發展,是否有具體的計劃及步驟,並能落實在台灣觀光的發展及推動上,而非只是口號式的目標或政令宣導。同時,也要有延續性的政策,並擴大傾聽觀光業者的聲音,而非少數的公協會,另外,在基礎建設及觀光法規上須多加著墨。

 

入境觀光客來台,目前仍多集中台北,如何將自由行、商務客引導擴散到其他縣市,需要配套引導,像是甲地到乙地的交通接駁、指引、語言等資訊,必須以外國觀光客的角度出發,引導到中南部消費旅遊。地方政府只能針對各自區域資源整合,做好推廣,但觀光客進到台灣後,如何透過便利的交通並獲得充足的資訊,善用這些運具(不管是UBER、大眾交通等),將人流導入各區域,中央的準備工作就顯得相當重要。

 

台灣旅宿業的費用普遍讓民眾覺得過高,但業者也有個別的考量因素,像是人力短缺、物價高漲等問題,不管如何,最終仍回到消費者是否買單。只是如何吸引觀光客入境,仍是主要的問題,後續就是業者需各自努力,如何吸引並留住客人。

 

觀光署日前在政院報告「拓展觀光亮點,帶動兆元產業」,提出「觀光品牌引客千萬」等策略。雖然訂目標確實有其必要性,但主事者仍須落實具體作為,以免流於口號式的宣導,讓業者更失望。

 

關於陸客開放,不管是地接社,飯店業者或遊覽車等相關業者,仍希望兩岸能有正常的往來。國家的國安單位有其考量,業者也有生存需求,如何找到平衡,仍看高層如何考量。只是缺少的陸客,是否能從亞洲其他國家來彌補,仍是一大疑問。過去經驗,長程線的歐美客來台仍占少數,但可否藉由這次AI的關鍵地位,台灣受到國際的注目之際,後續相關的歐美商務旅遊,MICE、運動賽事、演唱會等國際性的活動舉辦,需由政府跨部會帶動,引導民間業者參與。

 

國內旅遊方面,須靠中央地方政府聯手,地方政府與業者仍需共同努力,畢竟台灣不大,須不斷地有新的景點或內容,讓觀光客願意來第二次。中央需跨部會,地方政府也需靠副市長整合跨部會,像運動局、經發局等部會,也能理解觀光後,才能共同協助推廣觀光。還有像地方政府邀集業者出國推廣,最怕就是流於出門大拜拜形式,回來後就沒有延續性的活動對接。因此,建議第一次出國推廣台灣後,第二年也可邀請該國沒來過台灣的旅行社業者,透過實地參訪,做更深入的交流,促進實際業務成交的機會。

 

另外,政府推動新的入境旅客相關措施時,也需先對業者提供正確的法令規範,而非匆忙上路,導致業者因不清楚而觸犯新法規,或是過大風險,進而放棄該國的業務經營。例如越南旅客跳機問題,業者除罰錢外,甚至會吊扣牌照,進而影響該公司其他國家入境旅客的業務,反而造成正規業者,因沒有申請兩家不同名稱的牌照,而不願經營該國的入境業務。#

 

 

新人要有新腦袋  除創新外更需企圖心及抱負

黃宗成/國立嘉義大學觀光休閒管理研究所教授

新人一定要有新腦袋,除了創新,更需有企圖心及抱負,才能建立務實的觀光作為。觀光署必須加把勁,不應只是衙門心態,蓋蓋章、讀口號、發布政令,請大家來領補助,這樣根本不像是事業單位。

 

推廣觀光,首談入境,就以剛回台的自身經驗看,台灣的機場交通接駁猶如落後國家。例如我搭星宇,朋友則是長榮,從舊金山回台灣是凌晨五點,接著須等1小時才能搭到捷運,到北車後,又須等到六點四十九分才能搭到首班高鐵,這對於在地人回家都已極度不便,更何況是外國觀光客,難道要觀光客都搭計程車或包車嗎?而高雄及台中機場也一樣。像是機場設施、機場的交通接駁、各項公共設施等,台灣的確還有許多需加強的地方。發展觀光,一定要站在外國觀光客的立場思考,提供觀光客需要的,而非用台灣人思維去推廣。例如,台灣的美食推廣,不能只以台灣人的口味,只推夜市美食,事實上,外國人吃得很清淡,夜市食物太油膩,他們往往腸胃不適,因此,美食推廣也需多元化。

 

談到出境,可看到大陸觀光客到日本旅遊,因文化衝突造成許多在地人困擾,其實,台灣人到國外也有奧客,只是媒體不大報導自己的糗事。因此,須宣導每個國人出國,就是台灣的觀光大使,應讓國際知道台灣人的水準很高,這是很重要的。

 

國旅方面,以團體及自助行為主,站在觀光客角度,如果交通不便住宿昂貴,往往就直接到國外,不但便宜更省麻煩。千萬不要將客人當肥羊,需先提高品質再提高價格,但業者卻相反,只要供不應求就先拉高價格,價格高也沒有相對品質。

 

新人團隊在觀光政策上,最迫切的三件事。第一就是國際招商,發展國際觀光需有國際性的景點。台灣沒有名山大澤,也沒有大山大水。阿里山、日月潭,跟大陸或其他國家的景點也不能比,因此,一定要透過國際招商。以前李登輝、蕭萬長時代,迪斯奈樂園都還想進到台灣設點,為何經過230年,台灣卻沒有努力找像迪士尼、環球影城或同級的國際主題樂園來台?沒有國際級吸引力就不會有國際觀光客。另外,需吸引更多國際旅館,像威尼斯人或四季酒店等大型國際集團願意來台投資,國際觀光會更有機會。

 

第二,台灣缺乏國際觀光人才,首先,他必須有國際視野,觀光署就非常缺這樣的人才,其次是語文能力,台灣因海島被孤立,多年來的語文教學也不是很成功,基礎對話可以,但要招待讓國際觀光客達到賓至如歸,甚至談笑風生沒有距離感的程度,仍有很大的空間。如果只想靠AI智能翻譯,就不需要服務業的觀光。

 

第三,將觀光基礎設施做好。須先思考,發展出多條國際航線,其次是國際觀光客抵台後,不能總是要他們搭計程車,必須考慮自由行的客人。另外,像是台灣的廁所一定比大陸好,但許多歐美及日本國際觀光客,應是不敢領教。發展國際觀光,交通基礎、觀光設施,環境衛生等,都必須提升,否則國際觀光客就算來過,是否願意重遊,將成極大問號。#

 

 

善用AI導入產業  佈局多元市場獎助銀髮旅遊

曾莉芹/墾丁福容飯店總經理

(1)對新人新政的期待

 *善用新興科技導入觀光產業:台灣以領先全球的 IC 產業優勢為基礎,打造台灣成為全球 AI 發展重鎮,期許政府可善用新興科技 AI 技術,整合觀光相關之食、宿、行、遊、娛、購等服務,建置更為即時、便利之智慧觀光體驗服務。

 

 *佈局多元觀光市場:積極深耕主力市場,包括日、韓、港澳、大陸、星、馬、越、菲、泰、印尼等重點十國採取精準行銷;開發新興潛力市場,包括澳洲、紐西蘭、印度及長程的北美與歐洲市場客源;極力拓展特定客群,包括穆斯林市場、獎勵旅遊、修學旅行等潛力客源開發。

 

 *推動銀髮國民旅遊獎助措施;臺灣於 2025 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 65 歲以上長者將占台灣總人口比例 20%以上,建請新政府重視打造適合銀髮長者旅遊之環境及平日推出銀髮旅遊獎助措施方案,讓政府、銀髮族及觀光旅遊產業可創造多贏局面。

 

 *建立低碳永續的觀光產業:觀光旅遊業不僅為各國帶來無限商機,更因所造成的污染較實質工業為低,而被稱為「無煙囪工業」。然而,「無煙囪工業」所造成的碳污染,可能遠超乎人們的想像。因此如何兼顧觀光收益與減少碳排放量,亦為新政府上任後不可輕忽的重要議題。

 

 (2)對出境入境及國旅市場的建議

 *依據英國非營利獨立調查機構 Skytrax 日前公布 2024 年最佳百大機場評選結果,桃園國際機場排名全球第 66 名,較去(2023 年排名為 82 名)年進步 16 名;桃園國際機場2023 年度客運量達 3,535 萬人次,已恢復至疫情前 73%,解封後桃園國際機場旅運量復甦顯著,旅客出入境通關、轉機休憩、餐飲購物及聯外交通等各面需求也隨之提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期許加快桃機第三航廈及第三跑道完工期程,方能有效提升出入境旅遊之質與量。

 

 * 2023 年,全年來台旅客人次為 648 6951 人,由此可見疫後觀光入境人數還未達到原本觀光署預期的千萬人數大關,建請觀光主管機關仍需加強行銷力道及最重要的政策開放,入境旅客國分別為第五名是新加坡(46 3893 人次)、第四名為美國(52 9532 人次)、第三名為韓國(74 4727 人次)、第二名為日本(92 8235 人次)及第一名為香港(110 4519 人次),從入境國別排名中可以發現仍以亞洲旅客來台觀光為主力,因此如能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定能有效提升來台觀光人數。

 

 *因媒體一再報導國旅價格昂貴,且疫後國人出國旅遊人數屢創新高,因此確實壓縮了國人留在台灣觀光的意願,建請政府除獎勵國人多留在國內觀光以外,還需要利用媒體及社群資源,重新樹立台灣在地觀光旅遊的價格與價值都是合理且物超所值。

 

(3)新人團隊觀光政策最迫切的三件事

 *開放兩岸互惠平等之觀光旅遊機制

 *打造台灣觀光之國際品牌及全球知名度

 *打造台灣為樂齡旅遊最佳目的地#

 

 

信賴團隊帶頭衝  領東部觀光新猷

張琄菡/花蓮縣旅館公會理事長

台灣東部好山好水世界出名,一向是台灣觀光瑰寶、世界旅客矚目焦點。一場強震,將台灣花蓮的名字帶到世界,然而美麗洄瀾受創嚴重,復甦期以年計算,如何帶領重災區花蓮,還有被牽連的台灣東部觀光旅宿業挺過巨變,中央的舉措動見觀瞻,地方業者引頸期待。

 

筆者身為花蓮在地旅宿業代表,無奈見到許多同業撐不到復甦、宣布歇業退場,心急如焚卻又莫可奈何,自家經營的花蓮麗翔,雖然以世界級耐震挺過災害,成功以最安全的面貌在61日復業,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地震災情對花蓮的影響,目前未來三個月的住宿率看起來仍見不到復甦曙光。希冀在中央政府魄力領導下,佐以產業自我提升,整體花蓮觀光環境,藉此危機成轉機,一舉推進產業升級。

 

賴總統新政府團隊上任後,多次宣告要團隊齊心協力拼觀光,要以「觀光立國」,甚至在世界矚目的就職演說上特別提到,可以先重啟兩岸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如此用心,令相關業者對未來充滿期待,中央若能祭出包含區域整體的旅遊規劃,提升旅遊產品的多樣性與豐富度,對震後花蓮來說至關重要。

 

從筆者在產業第一線觀察到的需求:新政府團隊在觀光政策上,應務求盡快增加國內旅遊產值,協助受傷的花蓮站好站穩。

 

筆者建議以產業永續觀點,目前中央祭出旅遊補助,利用率不高、無法直接回饋給花蓮業務,部分預算或可挪移到整體花蓮觀光環境品質提升計劃:包括人才精進培訓、景點盤整、強化現有優勢等同步並進,實際支撐業者可以等到旅客回流那天。

 

筆者試提出六大面向建言:

例如營運補貼:調撥部分旅遊補助金額直接補貼業者人事薪資、或者降低業者營運固定成本如水電費等減免,減少業主實際支出,避免災損轉嫁到員工生計,讓產業能存活到旅客願意來的那一天。

 

例如人才培訓:針對觀光從業人員提供專業且經過認證的培訓,通過人員修業期滿取得證照,包括從業技能,語言、在地文化認知,皆列為列為培訓、發證項目。

 

例如行程、景點盤點:確認觀光行程、景點的安全性,在工務、專業單位認證下,以安全景點為中心,輻射結合周圍的旅宿業,形成共同行銷推廣的小商圈組織,以小區域行銷,在縣內點與點間合縱連橫,發揮更大綜效。

 

關於交通行銷:搭配以目前運行無阻的鐵路交通為主,結合國內外電商平台業者整合,「以國家為東家」大數據統整不同國際市場的需求喜好,設計出好產品並以國家力量行銷推廣,吻合政府提出住宿、景點、名產數位化、國際化的願景目標。

 

關於永續發展:讓服務業進入減少碳排放行列,以花蓮為例,麗翔酒店創全國之先,率先進行碳排放盤點外,不提供礦泉水瓶、與在地小農結合,與花蓮共生共榮,並以公會力量推廣「永續花蓮」。敦促政府及早推出相應永續標準,進行認證,鼓勵參與認證業者,推進全國旅遊業永續進程。

 

例如社群宣傳:短影音盛行,可精選政府主打特色焦點路線,設計打卡世代感興趣之視覺藝術、大型展覽、活動等,增加旅客主動打卡分享的社群廣告力;搭配在地爭取大型活動賽事、社團年會(獅子會/扶輪社/同濟會)舉辦,或補助、獎勵、置入國內外電視實境節目到花蓮錄影、影視作品取景等,實際推廣觀光產業實錄。

 

六大面向,筆者斗膽淺談,然花蓮觀光十年轉骨大計,產官學都需貢獻所長才能脫胎換骨!如何從現有的觀光架構進行檢討,把花蓮觀光圈資源橫向整理特色、縱向連結在地,進而創造出無可取代、引人入勝的「故事」,將花蓮的觀光品牌重新梳理、建構出獨特洄瀾人文特色,是震後重建此刻重中之重、刻不容緩。

 

當沒有了太魯閣,過去長倨入境旅客參觀人數最多的花蓮,還有什麼不可取代的特點足夠吸引旅客?

 

筆者信賴新政府團隊,與地方同心,為台灣觀光再創全新氣象,幫助花蓮走出震後不易,融雪漸轉、旅客回溫。#

 

 

提升國際宣傳  打造具吸引力的臺灣旅遊品牌

柯經一/救國團總團部事業處處長

針對2024年全球觀光業蓬勃發展,臺灣的新人執政團隊需要在出境、入境和國內旅遊市場三個方面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以解決觀光業面臨困境。以下是具體建議:

-、在出境市場部份

1. 促進國際合作與雙邊協議:

1)擴大旅遊簽證便利化:與更多國家簽訂旅遊簽證互惠協定,簡化簽證申請程序,吸引更多臺灣居民出境旅遊。

2)推動直航航班:與主要旅遊目的地國家和地區協商,增加直航航班,降低旅行成本,提升便利性。

2. 推廣多元旅遊產品:

1)深化主題旅遊:結合各國特色,推廣多樣化的主題旅遊產品,例如文化遊、自然探險遊、體驗遊等,滿足不同旅客的需求。

2)支持旅行社創新:提供補助或稅收優惠,鼓勵旅行社開發新的旅遊路線和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

二、在入境市場部分

1. 提升國際宣傳與行銷:

1)全球宣傳活動:針對目標市場,加大對臺灣旅遊的國際宣傳力度,利用社交媒體、國際旅展等平台進行多渠道推廣。

2)品牌建設:打造具有國際吸引力的臺灣旅遊品牌,強調臺灣的獨特文化、自然風光和美食。

2. 改善入境體驗:

1)加強機場和港口設施:提升機場和港口的服務設施和接待能力,確保入境旅客的便捷和舒適,例如疫情已經結束了,參考國外入境作法,目前桃園機場的檢疫流程較繁瑣,可以簡化或取消,降低旅客通關時間。

2)推行智慧入境服務:利用科技手段,如電子通關、數字地圖和語音導覽等,提升旅客的入境體驗。

三、國內旅遊市場部分

1. 推動國內旅遊多樣化:

1)發展地方特色旅遊:支持各地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產品,辦理獎勵競賽,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吸引更多國內遊客。

2)推動節慶活動:舉辦各類具有地方特色的節慶活動,吸引遊客前往,增加國內旅遊熱度。

2. 提升旅遊品質與服務:

1)加強旅遊設施建設:改善景區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例如住宿、餐飲、交通等,提升整體旅遊品質。

2)培訓旅遊從業人員:提供專業培訓,提升旅遊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技能,確保遊客獲得高品質的服務。

 

這些建議目的在提升臺灣的出境、入境及國內旅遊市場的競爭力,並推動觀光業的可持續發展。#

 

 

台積電是臺灣護國神山  觀光應是臺灣的靈魂

余松樺/屏東縣民宿協會理事長

2024全球觀光喜迎蓬勃生機,臺灣出境人數復甦爆發性成長,反觀國旅市場卻陷入窘境,入、出境人數的反差失衡,南、北國際機場的量能差異,而臺灣觀光的未來該如何走下一步?

 

新人新政的期待:

世界各地積極吸引國際旅客到訪,臺灣必須被看見!

台積電是臺灣的護國神山,那觀光應是臺灣的靈魂!

新政團隊對於觀光發展必須重視,並積極協助各地方政府結合公協會共同推動,擦亮臺灣觀光品牌形象。

 

對出境入境的建議:

1. 提升國際航班連接性和直航點

   - 增加直飛航班數量,特別是來自主要旅遊市場如日本、韓國、美國和歐洲的航班。

   - 與國際航空公司合作,推出聯合促銷活動,吸引更多國際旅客。

- 臺灣南部機場解決宵禁問題,增加載運量能提升為國際重要轉機點。

2. 簡化簽證程序

   - 擴大電子簽證和落地簽證的適用國家範圍,降低國際旅客的入境門檻。

   - 針對目標市場國家試辦免簽政策。

3. 提升友善旅遊環境

   - 輔導地方商家、餐廳建制多語種指引,提升友善環境。

   - 協助地方提升多語種的旅遊指標、工具、指南,提高服務便利性。

4. 提升旅遊服務品質

   - 加強旅行社和導遊的培訓,提高服務標準,確保旅客在海外的體驗愉快。

   - 提供更多元化和定制化的旅遊產品,滿足不同類型的旅客需求。

 

對國旅的建議:

1. 交通為觀光之母,改善交通設施,如增設高鐵、公路網路、區域捷運,提升旅遊地點之間的連接性,帶動地方經濟和旅客友善便利性。

2. 支持地方政府開發獨特旅遊資源,如地方節慶、文化遺產、自然景點、社區人文生活。

3. 推動農業旅遊和生態旅遊,讓遊客體驗臺灣的農村生活和自然風光。

 

新人團隊觀光最迫切的三件事:

1. 加速提升旅遊友善基礎設施、機場直航點和載運量能彌補入出境反差。

2. 加速開放兩岸團體旅遊、自由行。

3. 培育服務業人才,協助觀光旅宿業解決缺工問題。#

 

 

台灣不只科技業  觀光能帶動更龐大民生產值

江惠明/麗新旅館管理顧問總經理

台灣乃立於太平洋一隅的蕞爾之島,四周環海的地理現實,使得台灣的所有產業皆仰賴各種出入境形式的經濟交流,藉此厚積國家財政收益穩立之本,而觀光旅遊是最能顯著帶動台灣各大民生產業活絡的項目,觀光旅遊更應該是被重視的軟性實力產業標竿。

 

全球觀光旅遊業早已進入復甦成長期,據統計,2023 年全球約有 12.86 億入境國際旅客,成長幅度為 34%,其中來自中國的觀光客貢獻良多,是世界各國承認且注重的區塊市場。相形之下,2019 年入境台灣觀光旅客為 1184 萬人,2023 年已降至 648.7 萬人,衰退幅度高達 46%,顯然政府多年來的各項南向政策,收效有限。而 2019 年國人出境旅遊人次,是入境旅客的 1.4 倍,2023 年國人出境已是入境旅客的 1.8 倍,可見少了陸客的挹注,台灣「觀光逆差」持續擴大。經旅遊協會統計,若少了 400 萬陸客,台灣 1 年將減少 1500 億元的觀光外匯收入,然而執政者對此卻支吾其詞,以各種轉向政策閃躲核心問題。

 

台灣如何吸引全球旅客,兩岸的觀光互動,是無法避免的首要課題,在此呼籲新政團隊在觀光政策上的迫切思考:

 

觀光也是呈現台灣價值的方式之一

台灣的未來不是只有科技業,觀光旅遊更能帶動在台灣規模更龐大的中階民生產業之產值提升,而台灣外交的困境,往往也都能從觀光交流的縫隙中找到些許突破口。

 

先從細微規模逐步放寬限制、創造衝突緩解的和平的氛圍

兩岸的開放,要論政治對等很難,講民間交流的善意互惠,較有實質效益,先從學術、商務的開放互動做起,率先表達善意,不要總拿國安問題當擋箭牌,才是民生之福。陸客來台,兩岸關係回穩,外商才會更願意投資台灣,這不只是政治當為的取向,也是觀光產業的柔性力量。

 

思考如何將北客南引

外國觀光客大都集中在北部活動,例如日韓旅客依舊首選九份、金瓜石、西門町、101 等景點,政府必須有策略地把觀光人潮有效引導到中南部,才能將整體觀光產能擴充。

 

新政府喊出「觀光立國」口號,就應仿效民間企業業績導向作施政思維,各部會以實際補助獎勵措施,讓旅遊業者、旅宿業者,能有機會走向國際舞台宣傳台灣獨有的觀光亮點,若新政府對於兩岸觀光政策,只講求政治對等的碰硬角力,這對觀光提升淪為空談,更對兩岸國安僵局毫無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觀光論壇 的頭像
    觀光論壇

    臺灣觀光論壇 Taiwan Tourism Forum

    觀光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50) 人氣()